梁志宏在《诗咏锦绣太原》出版首发式上的讲话:为锦绣太原城赋诗咏唱

为锦绣太原城赋诗咏唱
——在喜庆二十大《诗咏锦绣太原》出版首发式上的讲话
梁志宏
在党的二十大隆重举行的大背景下,太原诗词学会主办《诗咏锦绣太原》出版首发式,有着十分醒目和鲜明的意义。编辑出版这部书,是在太原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的领导与支持下,太原诗词学会承办的一项文化工程。听了主持人和各位领导的情况介绍和讲话,编选人员在征稿、编撰、校订等繁重的工作中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于国庆节前如期完成任务,向党的二十大献上了一份诗歌之礼。作为市文联和诗词学会的老领导,我想就《诗咏锦绣太原》这部书的编辑出版谈一点感受,同时就认真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促进太原诗词学会的工作和诗歌创作进一步发展谈一点浅见。
第一,《诗咏锦绣太原》有着宣传太原和文化传承的双重意义。
首先在当下,这项工作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的殷切嘱托,对省市努力贯彻总书记指示精神作出部署全力推进的诗意回应。编委会组织省城广大诗人词家创作了大量新作,编选历代诗人表现太原这片热土的诗词佳构,通过艰辛努力达到了预期目标。书中许多优秀的诗词作品,对于本市和外地读者,能够起到认识和热爱锦绣太原,建设美丽太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锦绣太原城这一美誉,源自宋代一首民谣“花花正定府,锦绣太原城”,近千年过去,我们仍在分享着民谣带来的荣光。所以说不要低估诗歌的力量。一首诗一支歌可以提高一座城甚至一个省的知名度。因为一首诗爱上一座城的例子不胜枚举。一座杜甫草堂承载了诗圣的杰作,在当代人的打造下成都已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诗歌之都、文化之城。一首杜牧的清明诗,成就了汾酒和汾阳城的辉煌。当然产生这种效应,需要诗词大家和传世之作,也需要某种天意。
同时在文化传承上,《诗咏锦绣太原》这部书的出版,是对锦绣太原主题创作的又一次积累,而优秀文化正是依凭一代一代创作、编辑与出版得以传承发展的。据我知道,几十年来,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组织过多次本土作家艺术家优秀成果的汇编与出版,开展过多次太原主题的创作、评奖活动。我有幸参与过几次,包括1999年出任编委会常务副主任具体负责编撰出版《太原市当代文艺精品文库》四卷本,在新中国成立50周年前出版发行;包括2013年协助市委宣传部及文艺处编辑《晋阳诗集》,具体负责新诗卷的组稿与编选,汇集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优秀作品。今年以来,考虑《诗咏锦绣太原》只是编撰旧体诗词,我和少琳策划主持了“锦绣太原•一诗一图”新诗创作,以光线诗社为主征稿50余首,从1月至9月份在《太原晚报》副刊发表35首,产生了良好反响。上述每一次编辑出版,都是一次成果展示,都是对优秀作品的累加和传播。回头看,包括《诗咏锦绣太原》,也有某些不足,比如存在遗珠之憾,没有选姚奠中、温祥等诗界前辈的佳作;入选作品也有精选的必要等。每次编撰大部头诗集文集,都会有一些不足,需要进行总结和提高。
第二, 认真学习二十大精神指导诗歌文学创作的点滴体会。
这几天通过收看央视二十大开幕式直播及专题节目,阅读媒体上总书记报告的内容精选,我对二十大精神有了初步了解。二十大报告是中国步入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纲领性文献,是一个守正创新、继往开来的报告,体现了党中央在今后五年和更长阶段的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我对党和国家新时代新征程的宏伟蓝图倍受鼓舞,对战胜国内外困难和挑战,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增强了信心。我关注到总书记报告中,对实施科技强国人才兴国战略,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论述。文学艺术包括诗歌界需要细心领悟,贯彻落实。比如我们关心的文艺创作,总书记强调两为方向、双百方针,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仍然在讲出作品出人才,同时有新表述新要求。我理解就是更加强调文学艺术的人民性,建设人民文艺、人民文学、人民诗歌,创作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我们贯彻落实这一条,应当提倡有民气,接地气,弘扬英雄气的力作。诗歌创作题材广阔,应当主旋律和多重奏兼备。我身在诗歌现场,感觉当下存在两种现象或称倾向需要关注。一种是有些很有才华的中青年诗人,不屑于表现时代主潮和人民大众的喜怒哀乐,以鸡零狗碎、庸俗低俗的审美吸引读者的眼球。另一种是有些中老年诗人,充满激情地写贴近时代歌颂党和祖国的诗,但缺乏艺术创造和诗性表达,存在空泛化、概念化、同质化的问题。这两种现象和倾向,同样需要引导和纠正,使诗坛有更为良好的生态。最近我和少琳老师组织“锦绣太原•一诗一图”创作和评奖活动,也是对光线诗人的一次演练,取得了可喜成果,一些获奖作品富有艺术气息,表明主题创作同样可以写得诗意丰盈。希望新诗、归体诗创作的诗人,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思想意蕴和艺术审美的统一,争取创作出更多能够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也有较高艺术质量的优秀作品,在全省乃至全国诗坛贏得荣光。
2022年10月18日,据讲稿修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