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夫:白鹤与白鹭之景感分析

标签:
白鹤与白鹭景感分析城市环境研究所哲夫景感生态学 |
分类: 哲夫生态杂文类 |
白鹤与白鹭之景感分析
哲夫
那天,在赵所长的办公室,隔窗看见楼下的湖面上有一群白鹭飞迥,便想着要拍下它们。次日下午时分实施计划,来到湖畔便看见一只伸着长长脖子的禽类,果断拍下来,经比对后,认定是一只罕见的极度濒危的白鹤,虽然图像有点模糊,但自信没有认错,就发了一个图文博客。
我的也即是现代人的尴尬是,除了在动物园和画册上见过白鹤,野生白鹤还是破题儿头一遭看见,落到实处的还只是一张眉目不清的图片。终于不甘心,翌日下午便带了小相机又跑去湖边。这一回有备而来,也捕捉住了几只飞迥的禽类的镜头,但都瞅着眼生,没有见到昨天那只白鹤。

我大睁眼,半晌无语。可仍然不服气,反问说:白鹭有这么大吗?白鹭的脖子有这么长?能伸这么直吗?老连、小连、小魏三位师傅,七嘴八舌的给我普及识别白鹭的知识和学问。
过后知道,他们说得都是对的,白鹭属共有13种鸟类,其中有大白鹭、中白鹭、白鹭(小白鹭)和雪鹭四种体羽皆是全白,世通称白鹭。大白鹭体型大,既无羽冠,也无胸饰羽,中白鹭体型中等,无羽冠但有胸饰羽;白鹭和雪鹭体型小,羽冠及胸的羽全有。白鹭在繁殖期所生的冠羽和蓑羽可作装饰用,俗称白鹭丝毛,常远销欧美和世界各地。因此,也成了国家二级濒危物种。
学而知之的东西与天天耳濡目染不可同日而语。动物园和书本上的景感与野天野地里景感不是一回事儿,读书万卷,看图千轴,学问十车,不如身临其境,亲见一回。人类是景感动物,大千世界的所有一切都是景物,先有景物方才有感受,失去了白鹤,不仅仅是失去了白鹤,而等同于失去了三千多年来古人对白鹤的所有美好认知和感受,失去的是隐藏在物类背后的文化和传承。

自然如同是一轮太阳,存在宛若是一株纷繁离披的树,人的感觉、思想、情绪,是这株树摇曳多姿的影子。由此更加证明赵景柱先生的《景感生态学》的真正含义不单单是一门学说,而是人类如何物我共存共荣,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一个要害之所在。试想,为人类提供自然风景的万物万类毁灭之后,作为景感动物的人类,还能景感?还能独活吗?答案显而易见。
前一篇:哲夫:人类是一种景感动物
后一篇:哲夫:芥子虚能扶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