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木塔和萧太后

标签:
人文/历史文学原创感悟随笔旅游杂谈 |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木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有人计算,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约2600多吨重,整体比例适当,建筑宏伟,艺术精巧,外形稳重庄严。该塔身底层南北各开一门,二层以上周设平座栏杆,每层装有木质楼梯,游人逐级攀登,可达顶端。二至五层每层有四门,均设木隔扇,光线充足,出门凭栏远眺,恒岳如屏,桑干似带,尽收眼底,心旷神怡。塔顶作八角攒尖式,上立铁刹,制作精美,与塔协调,更使木塔宏伟壮观。塔每层檐下装有风铃,微风吹动,叮咚作响,十分悦耳。
萧太后,名萧绰,小字燕燕,乃辽国宰相萧思温之女,幼年聪慧灵敏。萧绰16岁时,选为贵妃,寻册为皇后,生圣宗。景宗自幼患疾,经常卧床不起,便为萧绰干预朝政提供了机会。乾亨四年(公元982年)九月二十四日,景宗皇帝病逝在大同城西的焦山行宫,年仅12岁的长子圣宗即位,萧绰被尊皇太后,临朝称制。萧太后自从入宫立为皇后,辅佐景宗13年,辅佐圣宗摄于国政27年,共计在辽国政治舞台上统治了40年。
据《契丹国志·后妃传》记载:兴宗皇后应州人,法天皇后弟、枢密楚王萧孝穆之女也。又据《辽史·萧孝穆传》记载:萧孝穆,小字胡独,堇钦哀皇后弟,阿古只五世孙,父陶瑰为国舅。《辽史·后妃传》又载:兴宗仁懿皇后萧氏,小字挞里,钦哀皇后弟,孝穆之长女,性宽容,姿貌端丽,帝即位入宫,生道宗,重熙四年立为皇后。由此可见,兴宗仁懿皇后是应州人,萧孝穆当然是应州人,他父亲陶瑰也是应州人,萧孝穆是圣宗时期的国舅,他父亲萧陶瑰是景宗时期的国舅,那么,由此可以说明,萧陶瑰同景宗皇后萧绰为一家,而且还是兄妹或者姐弟相称,萧绰必定也是应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