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刘的历史评价与中国历史上的法儒之争
(2009-01-27 09:50:48)
标签:
杂谈 |
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民间的评论大都是贬曹褒刘,我对这种评价始终不能接受.
现在大部分对曹刘的评严重受到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以致于很多事情都被歪曲了.
事实上中国的很多争议人物(如曹操,秦始皇等等)都是因为用法家的思想去治理国家,他们当政时,受到压制的儒子们自然在编写历史时要贬斥一番(写历史的还算公允,但是写小说的就很难说到公正了).
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儒法的斗争史,当政者都以法家更为有效实用,而儒家则适于历史编纂和评论;
儒家代表守旧甚至历史倒退(孔老二就公开表示希望恢复周朝的奴隶制度).法家思想则代表进步与变革,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倡导改革.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韩非在<寓言>中辛辣的讽刺儒家食古不化的守旧思想,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些其实都是两种思想的斗争.
法家的思想倡导者,向来是讨厌腐儒的…
刘备这个人似乎更切合”奸雄”这个称号…
到不是贬低的意思…
从他和曹操的出发点来说,曹操希望能尽快统一天下,并且能天下大治.而刘备则是乱世出英雄,局势越乱,刘备成功的机会就越多,所以他是希望天天打仗的…
刘备死后,诸葛亮穷兵黩武,也是这个道理..
当时最强盛的是北方的曹家,如果三方都停止征伐,那么最有利的也是曹家…不打仗时间长了,蜀国的人都想过太平日子,那么就有被魏蚕食吞并的危险…
所以蜀国的机会是不停挑起战事,不停的打…
相对来说,吴国更像墙头草,有雄心的孙策死后,孙氏就没了进取..
魏国能得到天下,吴国就向他称臣,坐享吴候;魏国得不到天下,吴国就自立为王.反正这个土皇帝是坐定了…
说道孙策就要提到周瑜.
他们两个同样的风流倜傥,同样的志吞天下,同样的急功近利,同样的英年早逝...
或许就是因为同样的性格才能让他们走的那么近...
孙策周瑜每逢打仗无不身先士卒,就是因为这样的轻率脾气,才让他们都早早送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