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母,我到底想要孩子拥有什么


标签:
日本海外生活育儿让孩子拥有什么解压游戏小a |
分类: Aomi@成长札记 |
坐在公司里,想想4天的连休,不过就是一个瞬间的快乐话题。
我们头儿看起来极其疲劳的脸,据说是携家带口的回老家了,高速公路的堵车让他筋疲力竭。那个最帅的小哥哥大概是从情人旅馆里直接来的公司,因为总是西装革履的今天却是皱巴巴的休闲。嗨,一定是被哪个小美女给临时绑架了。。。年轻人众多的公司里看来只有我这个半老徐娘才是精神抖擞的,不然哪来的精神头过来写博。
想起早上送小A去保育园时她的感慨:“妈咪,我什么时候才能见到豆豆(当然是那个xuefei的豆豆)呢,我早就答应要拍着他的头给他读图画书的。。。”
是的,她一直期待着和可爱豆豆的见面呢。也许不过是想去兑付自己的许诺。
她特别喜欢小孩子。喜欢去摸摸他们的小脑袋然后把语速调得很慢的去和他们说话,哪怕是街上走过来的完全不认识的小孩也热情的想去关照。
其实,她在1,2岁的时候只喜欢和比自己大的小姐姐们玩,对比自己小而淘气的宝宝们不屑一顾。她不喜欢谦让他们,而是喜欢被小姐姐们照顾。那个时候的小A霸道得以为这世界上她能看得见的所有的东西都是她的,所有的人都要听她的派遣。她的眼睛里才不会有自己与他人的界限。
1岁10个月的时候,送她去现在上的这个全天制保育园。她在和妈咪分手的时候,总是想挣脱小老师的怀抱,又哭又闹的一连哭了一个月。
并且很愤怒的不想和与她差不多大的小孩子分享她拿到手里的任何一个玩具。去接她时,看着她倔强愤怒的小表情,我只好对着旁边的孩子尴尬的笑笑,然后回到家去,教会了她“这是你的”“这是爸爸的”“这是妈咪的”。。。不是自己的东西就是别人的,不论这个人是谁。
大约没过多久,也是因为有小老师们的耐心指教,她终于可以在妈咪离开的时候不再哭闹,渐渐的学会区分“你的”、“我的”,而“我的”东西一定归我支配。这种概念的区分,是最基本的道德和心态的基础。还告诉她在成人的世界里,很多被警察叔叔抓起来的人所做的违法行为都可以归结为“不是我的,但我就要”。
渐渐的她也明白了和小朋友在一起分享时的快乐,并开始自觉地谦让。
图1 图2 1岁9个月时
2岁生日那天,我邀请来比她小的宝宝来家里玩。我充满喜欢的抱着那个小宝宝,并摸着她可爱的小头发。这让小A非常的嫉妒与愤怒。她应该是以为妈咪爱那个小宝宝胜过爱她自己。她号啕大哭了很长时间,抢回玩具不给那个小宝宝玩。
我只得抱着小A,然后和她一起的拍着小宝宝的头。说,真的好可爱啊。
小A伸出一巴掌,使劲的抓那个宝宝的头发,但是发出了“可爱。可爱”的欢笑。那个时候她还不会掌握喜欢的程度呢。我马上鼓励着说,“可爱吧。你们都可爱啊。aomi真是个耐心的小姐姐。”
图3 图4
从那一瞬起,小A好像真的感觉了小宝宝的可爱。那个时候,最感动的是我这个做娘的,因为我更加理解了充满真心的鼓励将带给孩子如此大的动力。
从那一刻起,我和小A变得越来越聪明了。我开始学习不去抱怨她的缺点和不具有的美德,而是切合实际的在大庭广众之下表扬她多么的喜欢读书,多么的会谦让小孩子,,,之类的鼓励。
小A越来越对我表扬的地方加以重视,并成为自己所具备的。
我是真的相信了,你想要孩子拥有什么,你必须想办法让她相信自己已经拥有了这种本领,那么就像魔法一样,那种本领她真的慢慢地开始具有了。
图5
可是,我想要孩子拥有什么呢,难道我所希望孩子具有的真的是她这一生所需要的吗?
越来越感到为人母就是一个学问。幸好回首一下6年来自己的所言所行,好像并没有太大的偏轨。
PS,小A解压游戏 (她爱极了这个游戏。并希望自己的房间里也有可以让她出气的出气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