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奥斯卡艺术家默片经典娱乐 |
分类: 评论 |
经典挑战浮躁
——评奥斯卡本届最佳影片《艺术家》
昨天晚上与朋友小酌,结束后本应散步消食,却急不可耐地回家,站着,不断地倒换着脚,看完了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艺术家》。
看完后才觉得腿和脚很累。
本片的故事很简单,1927年,乔治·瓦伦丁在当时风行的默片电影中是大红大紫的男主角。偶然与表现欲超强的女子佩皮·米勒邂逅,佩皮借他抢镜出风头,但乔治依然友好相待,关于他俩的花边新闻压过了他的新戏宣传,使制片老板极为不满。恰逢有声电影横空出世,老板借机包装佩皮上银幕,并让乔治坐冷板凳,乔治一气之下,决定自立门户,自编自导自演默片。但是默片的时代已经过去,佩皮却借助有声电影迅速走红,成为首屈一指的明星。乔治在破产的边缘,辞退了跟随他多年的司机,拍卖了所有的收藏和衣物画像,却未想到全是佩皮让别人出面买的。乔治依然不解郁闷之情,放火烧胶片,却差点让他丧生。佩皮将他接到她豪华的家里休养,未想到他发现了他的所有拍卖品,都在佩皮这里,羞愧难当,欲自杀时,却是佩皮挽救了他,并以大牌明星的要挟,迫使制片方让乔治与他一同出演了舞蹈剧,乔治因此重新焕发艺术青春。
重要的是,本片是一个默片,所有默片的经典元素几乎被全部用尽,而且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默片一样,也是黑白片。
目前是一个电影电视五彩缤纷的时代,影视工作者挖空心思,以各种稀奇古怪的方式吸引观众,提高收视,但是,就在如此浮躁的时代,一个黑白默片,打败所有竞争对手,获得本届大奖。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
一、
二、
三、
四、
五、
近一百年前的默片形式,突然在声画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下,站在制高点上,说明了两个问题:
一、
二、
最后,我想说:《艺术家》给我们许多艺术家兜头盖脸泼了一盆冷水,让我们清醒:少些浮躁,多些宁静,宁静不是不动,而是厚积薄发。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者,不会是轻狂少年,必然是长期修炼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