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秋雨污染雨打芭蕉文化 |
分类: 杂咏 |
前天早晨要去郊外参加活动,6点多起来,发现下雨了,顿时觉得空气凉了,就加了衣服,开车出去,见雨很细,却很稠,飘洒一般地到车上,看远处,似乎有雾,近了,却还是雨,就想到了烟雨两字,这词常用在南方,却也合了北方。
晚上,几位好友约我去喝茶,路上堵,因为雨。到得晚了,朋友们也没怪罪,先吃饭,后喝茶,欢声笑语的,偶尔静一下,雨声就不失时机地传进来。
吃饭的地方在一个大厦里,雨的声音是在敲打墙壁时发出的。喝茶的地方在一楼,雨的声音就在地上和树上。我听见了,却没有说,因为我想到了名曲雨打芭蕉,窗外的雨声和曲子是怎么也对不上的。便想到了地理,我们处在北纬34、46度,东经113、39度的交叉点上,这里的气候和水土,种芭蕉不结果,所以没人种,也就听不到曲中所表现的雨的嗓音。好在外面的树如我家乡的树,槐树、椿树、榆树、楸树,朴朴素素的,与雨的共鸣也就扑扑簌簌的,若我们的呼吸,常听,也就习惯了,习惯得若不存在,因为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昨晚的雨和前天晚上的雨连着,于是与几位朋友在一个木桌子上小酌,微醺时归家,淋了雨,却不擦。这时候听见手机信息声,打开一看,已有许多条未读信息,是吃酒时积下的。于是回。朋友们多是祝贺中秋的,我却回雨:多年来没有如今年的连绵秋雨了,昨天被雨淋了,才知道雨很干净,于是今天有意去淋,接雨的脸很舒服,还张开嘴,尝到净雨的味,不甜,不香,真正纯水味,心里说好,要记住这种无杂质无添加的味。预报说明天还有雨,你会去尝么?
发完,感到头发上的雨流到了脸上,于是又给几个朋友发了,然后入梦。
今天早晨起来,看到多条回复雨的信息,其中一条我很喜欢:妞去军训,渴了,水壶不在身边,她用帽子接雨水喝,还给同学们说甜的。这事儿我小时候也干过。我今天试试看。和你们共尝同一首雨。
读着,如有韵。放下就想,常常有雨,为何这几日才有如此绵延的美好的感受?
写这一篇文章时,答案已经有了。
这几天是连阴雨,让我们这些居住在城市里的人才真正见到了童年的雨,童年的雨没有污染,一下雨就下出了孩子们的欢乐,但是现在工业污染太重,每逢下雨,先见的,是泥,落到身上,是泥点子。这次的雨,前后连着,天空就被洗干净了,真正的雨才能面对我们微笑。
我知道了,正是这久违的微笑,才让我动心,并有了写雨的冲动。
但是,这样的微笑,今年下半年还会有么?明年还会有么?哪一年还会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