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根在黄土地
(2008-10-07 10:24:21)
标签:
散文乡村故事杂谈 |
分类: 文学作品 |
我的根在黄土地
----乡村笔记之二
我出生在陕西关中平原,正因为是平原,是粮仓,所以公粮任务重,小时候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吃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一年麦收时节,学校放了农忙假,我立即参加劳动,为家里挣工分,更重要的是,这几天收麦时,生产队管吃馒头,而且管吃饱。但是麦收以后,生产队按照任务交完公粮后,已经没有麦子分给大家。更惨的是,由于我们这几天麦收是在队里吃的饭,算下来,我们吃的已经超过了要分给我们的,不但不能再分给我们,而且要还给队里一部分,没有分配,用什么还呢,难道要把我吃过的吐出来吗?当时我十几岁年龄,火气很大,却无力回天。
入伍以后,我给父母亲写的第一封信就是:“请父母大人放心,这里的白米饭尽饱吃。”
90年代初的一个秋天,我回了一趟老家,父亲给我算了一笔账,我家承包了13亩地,麦收以后,交了公粮,把口粮以外的麦子卖了,除去种子、化肥、农药和浇水的费用,只剩三块钱。父亲说到这里一脸凄惶。我心里更难受,我知道,农人是不惜力的,他没有把力气作为工本算进去。
96年,我到灵宝任职以后,离老家近一些,经常回家去看。这时候家里开始种苹果。开始几年,很难,苹果开始挂果以后,就好一些了,苹果树到了丰果期,一年可以卖到一万多块钱。父亲给我说这些时脸上有了神采。但是我知道,要交农林特产税。交了税不能剩多少呢?一问,父亲说:咋说也比种庄稼强。我知道,父亲怕我担心。
其实乡村的情况我是知道的,我毕竟在灵宝,属于基层,我经常到乡村里,到矿山上,和农民、矿工厮混在一起,了解他们,所以我在98年写长篇小说《石瀑布》时,真实地描写了矿工生活和农民生活。后来中央电视台拍摄同名电视连续剧,李保田饰演主角,是一个农民怎样进入金矿的故事。
每年冬天,我都把父母亲接到我这里来住,让他们在有暖气的屋子住。取消农业税那一年,是父母亲最高兴的,来了以后就说着乡里的好。
但是我知道,在农村,日子过得最差的是两种人家:一是家里有大学生的,供一个大学生一年要一万多。这是一个农人很难拿得起的,就舍了命地供,可惜毕业以后,很难找到工作,有些人就流落在城市打工,有些干脆回家种田。二是家里有病人的,农民们一般的病痛就忍了,实在不行了才去医院,现在的医院似乎不是为农民开的,动则上万,农民能拿得起吗?
这两种事情我都遇到了,前几年,我弟媳妇生病住院,难倒了家里人。去年,我侄子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去南方打工。
令人高兴的是,我侄子在打工期间认识了一个姑娘,两人从相恋到结婚。婚事是在我老家办的,说好了办完婚事小两口子到南方那个城市去开个门面,但看到我弟弟太辛苦,加上苹果马上要下来,收摘苹果劳动量很大,他们就决定收了苹果再走。
农家的孩子知道农人的辛苦,农家的孩子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