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乡村模样文化 |
分类: 焦墨画 |

踩高跷从北魏时期开始盛行,是中国民间流传广泛的一项表演和体育相兼的活动。踩高跷者将高跷绑在脚下,站起来就高出观众许多,观众需要仰起头来或是站在高处观看,所以也有人把高跷称为“高瞧戏”。各地的高跷高度不一,低的只有数寸,高的高至七八尺,有的甚至达到一丈五尺或一丈八尺。但平时我们看到的高跷,以四尺左右的居多。高跷表演,分文高跷和武高跷两种。文高跷重于扭和踩,武高跷以表演特技为主,甚至有大幅度的翻腾动作。
正月二十踩高跷,还有一个美好的意愿,就是取高跷的谐音,为高瞧,意思是在新的一年开春以后,农耕商贸,须高瞻远瞩。于是,能不能踩高跷长时间行走,预示着这个人能不能长时间高瞻远瞩。所以男人们是很重视这一项活动的,我小的时候在乡村,记得我们村的男人几乎都会踩高跷,也有女人踩高跷的,别有一番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