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俗之正月十五点灯笼

(2008-03-07 09:30:55)
标签:

乡村模样

文化

分类: 焦墨画
民俗之正月十五点灯笼
  正月十五是过年期间仅次于正月初一的重要日子,为元宵节,又称灯节。古时候,一到过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红灯笼、花灯笼等美不胜收的灯笼,主要悬挂于门上,也有悬挂于屋檐上、走廊两边、庭院里的树木和亭阁间的。除了节日期间照明之外,更多的是为了增添节日气氛。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很多民俗活动是和灯连在一起的,两千余年来,到了元宵节,人们渐渐地将吃元宵放在次要位置,观灯、赏灯,反倒成了正月十五的重头戏。
  正月十五燃灯的习俗始于汉代。东汉顺帝年间,张道陵创建道教,把正月十五定为“上元节”,用燃灯的方式祭祀“太乙神”。此俗历代相沿,到隋朝时,每年还要举行盛大灯会,招待各国使节。
  元宵节成为灯节至唐代中期已成定俗。唐玄宗曾于先天二年(713年)正月十五重开宵禁,命点千盏花灯,张灯三夜,成为一时之盛。到了北宋乾德年间,放灯时间又增至五夜。起于十四,止于十八。更为兴盛。故有“宋时汤圆隋时灯”之说。明永乐七年,宫廷下诏“元宵节自十一日始,赐节假十日。”成为历代最长的灯节,也形成了全民性的节日。到了清代,灯节假日改为四天,但盛况不减。从正月“十三上灯,十四试灯,十五正灯。”一直热闹到“十八落灯”整个新春佳节才算落下帷幕。
  所以不论买灯、点灯、还是挂灯笼,乡村人家总是当作一件大事来对待。买要买最大个的灯笼,壮大场面,给主人撑面子;点灯笼要用粗把儿火柴,点着大柱红蜡烛,灯光越亮越好,所以有一捻灯、二捻灯、三捻灯,总之是越亮越好,谓之明亮;然后是挂,挂要挂得尽量高,取高明之意,预示在这新的一年里,会有正确决策。所以小俩口在做这一切时,小心翼翼、津津有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