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郑彦英
郑彦英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470
  • 关注人气:4,3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冲口出常言 法度去前轨

(2008-02-08 15:53:08)
标签:

杂谈

 

冲口出常言 法度去前轨

郑彦英

我学画画写字是从童年开始的,老师是我的母亲。母亲是我们那一带乡村有名的农民画家,又精通刺绣缝纫,每逢过年过节,送礼迎亲,婚庆大喜,手头稍微宽裕一些的家庭,都来找我的母亲,为他们画窗帘、门帘、窗花、枕花、手绢花和被面花。给钱有多有少,也有以工顶钱的,母亲都笑盈盈地接了,然后就昼夜兼程的画。但我们家有九口人,还有许多家务需要母亲做,一家人的饮食也需要母亲蒸煮,所以母亲就常喊我去帮忙画画,或叫我在她画好的线条里设色,或叫我给树枝花枝上添叶加朵。那时候我正是贪玩的年龄,但长子的责任感促使我一直都认真地照着母亲的指示做。当时根本没觉得这是艺术,只知道这也是一项劳动。后来我上学到了初中高中,后来又当了兵,每每出黑板报,我的插图题花都能显露风采,直到这时候,我才知道儿时的劳动是一种艺术活动,或者说是对我的艺术启蒙。

后来我到广州军区空军创作组担任创作员,主要从事文学创作。但我们创作室里有两个画家,一个是画国画的,叫庞泰嵩;一个是画油画的,叫罗幼新。庞泰嵩的写意山水给我很大的冲击,笔墨运用的大胆和豪放,让我深切地体会到,自己儿时的绘画,完全是小儿科。因为儿时的画,都是先用毛笔中锋勾出轮廓,然后在轮廓里面平铺设色,写意山水的泼墨渲染,从未涉及,甚至连想都没想过。顿时让我感到什么是大什么是小,什么是画家,什么是农民画。也就是从那时起,我羞于再动画笔。

1999年春天,我到北京去做鼻咽部手术,是全身麻醉后做的。手术后,医生告诉我是良性,五天后,化验结果出来了,说是炎症引起的增生。我本来高悬的一颗心顿时落了下来。但这次手术给了我很多有关生命的思考,我决定,不再单纯写作,要兼及绘画,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如果把一天的时间分成十分,要用二分读书写作,二分书法绘画,二分娱乐,四分休息。

人到中年,重新拾起绘画,已经知道画海之深,画山之高,不会像儿时那么率性,于是就先把唐宋以来名家的山水、花鸟、人物名作一个个临摹,长达两年时间。到了这个时候,再看目前活跃画家的作品,就能说出个一二,甚至能论出个长短。于是发现,今人很多作品,其实是从古人那里学来的,或者是从古人那里发展来的。这个路子很好,也很便捷,我如果师法一个古代名家的风格,也能很快达到一定的境界。这其实没什么不好,因为古代名家之所以成为名家,就说明他的画作已经得到大家的审美认可,你得到了他的精髓,就等于和他一般高了,你再发展,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是我想,你学得再好,也是别人的,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你走的是谁的路,在这个时候,你已经不是你了,而是一个已经安静在另外一个世界的老者的继续。我想到了宋人苏轼《诗颂》中的名句:冲口出常言,法度去前轨。还想到了宋人陆游的名言:文章最忌百家衣。虽然这都是文学家之言,但正像西汉刘安所说:诗画本一律。于是下决心,走自己的路,哪怕是条很小的路,也是自己的路!

中国绘画已经几千年了,绘画上的道路几乎已经被历代画家走尽,我仔细搜索了一遍,大道上布满大家,不禁唏嘘:“真是找到一条路,也只能是羊肠小道。”遂凄然长叹,背着手踱步于斗室。

突然想到了目前旺盛地生长于文学和舞台艺术上的小小说和小品,它们不是长篇巨制,不是大型演出,却深受群众喜爱。所以不要怕小,小而精,小而奇,同样能够出彩!

好在当下有很多新的观念和方法,我采用了人们常用的一种排除法,就是别人用过的,一概排除。排除到最后,剩下一种绘画品种没有被完全利用,那就是焦墨画。

在焦墨画中,我国新变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丰子恺先生和张仃先生都是大师级的人物,画作虽各有特色,却都渗透着深厚的艺术功底。但他们的绘画都是多用笔,少用墨,以线条为主,然后设色。我就想,我何不反其道而行之,大量用墨,简洁用笔,点缀性设色呢?这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既然前人没走过,我就走,没有路,我先走出一条羊肠小道,走多了,小道自然会成大道!

找到突破点后,剩下的就是自己的功夫了,我排除一切干扰,专攻这一特色,并且在这一特色中,偏重于稚和拙,而力排智和巧。

用了近一年时间,渐渐有了眉目。有一天,我画了一张乡村里男人为女人掏耳朵的画面,取名为采耳。我的好友、在诗文艺术方面都有很深造诣的吴长忠先生到我办公室,我就拿给他看,他立即喝彩,连说有趣。这种肯定是真诚的,也给了我很大鼓励。于是,我就画了一组,取名为《郑彦英诗语焦墨画――乡村模样》,交由大象出版社出版。出版后,二月河先生、孙荪先生、周同宾先生都给我以很高评价,还有一些本省和外省的读者给我写信,以真切的语言表达了他们的喜爱。2006年,中国邮政总局发行了一套12张有奖贺年卡,取名为《郑彦英诗语焦墨画》,贺卡名由书法家王澄先生题写。首印三万张,一个月内售完,说明群众还是喜欢的。据邮局的销售人员反映,购买者大都买一套,很少有买一张的。

这样以来,求画的渐渐多起来,也有了小小的市场。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我将这种画法扩展开来,大量用白色为墨,简洁用黑线条为笔,在深重颜色的宣纸上表现人们称为仙子的天鹅和白鹭,同样收到很好的效果。

当然也有不同意见,有人说:“你把人的身子画成一团黑,可见不会画衣服的褶皱,把白天鹅的身子画成一团白,可见不会画鸟的羽毛。”还有人说:“画龙点睛,眼最难画,你偏偏不画眼睛,看来功力不够。”

我微笑着表示真诚的感谢,然后告诉他们,我画画的原本目的是锻炼身体,目的已经达到了。至于画,本是雕虫小技,虽然独树一帜,还是雕虫小技。

2007-11-5日于河畔木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