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途中风景:仓颉墓

(2010-07-12 21:59:45)
标签:

风景

图片

途中

杂谈

分类: 记事
  

http://s2/bmiddle/5007ce13t8b3131064601&690
 7月11日上午,在范玮带领下,前往东阿县城南张宗汤村,寻仓颉墓。

http://s4/bmiddle/5007ce13t8b313002e433&690
乡路泥泞,弃车步行,远处高树后即仓墓所在


http://s1/bmiddle/5007ce13t8b31319ee750&690
墓前石桥

http://s3/bmiddle/5007ce13t8b3133b4dcc2&690
桥名“仓圣”

http://s16/bmiddle/5007ce13t8b31342f044f&690
建于一九六二年,为拍此片,在河沿滑倒,弄了两手泥

http://s10/bmiddle/5007ce13t8b31347b4039&690
仓墓新碑

http://s16/bmiddle/5007ce13t8b313504ac6f&690
墓前浮雕

http://s11/bmiddle/5007ce13t8b3135caf99a&690
左起:朱零  仓颉

http://s16/bmiddle/5007ce13t8b3136545b7f&690
左起:刘玉栋 朱零 赵林云 范玮



http://s3/bmiddle/5007ce13t8b3137c281e2&690
左起:赵林云 赵月斌 范玮

http://s5/bmiddle/5007ce13t8b31386a58f4&690
远观

http://s11/bmiddle/5007ce13t8b3138d51a6a&690
远观


相关资料

古圣仓颉墓

齐保柱  王一


东阿县王宗汤村前,有一道弯曲的小河,过桥有一隆起的土丘,高约10米,阔20多米,这便是东阿仓颉墓。

东阿仓颉墓的历史悠久,记述颇多,迄今最早的历史文献记载,见之于晋朝,明朝《兖州府志》记载,仓颉故居在城西北三十里(原指平阴东阿镇),有仓颉墓及仓王寺。《东阿县志》记载:据清朝东阿知县李贤书考证,仓颉居阳武,葬利乡。阿西北三十五里,有仓颉墓,墓前有祠,并有重修的仓王寺,王宗汤古名叫利乡。而仓颉墓,仓王寺的所在地就在今东阿县王宗汤村东南隅。历经沧桑巨变,仓王寺伴随时代的变迁而被毁于战乱。据王宗汤的众村民目睹,在20世纪30年代。日军侵华时,日兵手持木棍,逼着村民强行把仓圣祠拆除,在该村西孟庄村建立了军事炮楼。1947年为防黄河泛滥,仓颉墓前原地表立的汉碑“古仓颉墓”由本村农会会长王春山,带领群众推到砸烂,运往黄河北岸修大堤。村民耳闻目睹的砸碑、运碑的事件及古迹遗存,均与历史记载相符。

2000年国家文物局,在答复全国人大代表宋益乔先生关于重修东阿仓颉墓议案后,责成文物考古队对山东省东阿县铜城镇王宗汤村附近可能与仓颉有关的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勘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保护意见和下步工作方案。经实地调查勘探发现这里是距今四千多年前的龙山文化遗址,地表遗物有龙山时期陶片,可识器型盆、罐、瓦、青釉瓶、碗等,这些遗存与仓颉生活的时代相吻合。后又在距仓颉墓不远的景阳冈遗址出土了龙山文化时期的陶文字,这又进一步证明了仓颉墓在此的可信度。在仓颉墓地中心地带勘探时,发现汉朝为仓颉修的砖室汉墓,墓南北长5米,东西宽3.5米,深1米。据王宗汤年长者讲:原地表墓前立有汉碑。

1999年邑人王一先生查清实况后,为弘扬继承保护民族文化,遂联合社会各界人士,呼吁重修仓圣祠。并且成立了仓圣祠筹建委员会。宋益乔为总顾问;齐保柱、陈昆麟、孟昭山、王勇为顾问;王一为总主办人。刘凡生、刘玉新、王安生、尤令东、王彦坤为主办人;秦正彬、王茂庭、王保福、孟宪运、王怀谦、王怀忠、王彦明、王保勤、王兴利、王保刚、王茂民为委员会成员。东阿王宗汤仓颉墓的重修义举,在仓圣祠筹建委员共同努力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及人民政府鼎力相助,仓王寺墓、碑恢复了原貌,并被批准为聊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正申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