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维真一号

(2020-07-20 18:53:53)
标签:

音响

音箱

音效

高保真

分类: 散文随笔


2001年国庆假期,我搬了家,有了真正意义上属于自己的书房,计划添置一套音响。

这个念头不无理想成分,也不无附庸风雅的意味。它缘起于我对余华和鲍尔吉·原野的阅读。《收获》杂志为余华开设了一个谈论音乐的随笔专栏,某个中午,我躺在办公室里间翻阅这本杂志,看到了他对于肖斯特科维奇第五交响曲“列宁格勒”的解读与感悟的文字。能把音乐写得如此富有魅力的作家并不多见,余华是一个,虽然说来音乐是不可用文字诠释的。这是一个系列,后来结集成《高潮》,由华艺出版社出版。至于后者,则是读了收在他的散文集里的一篇谈论马勒交响乐的文字——他与马勒的接触开始是困难的,后来终于喜欢上了他。他们的文字为我展开一片陌生的富有召唤力的处女地,使我对音乐家萌生了好感,对音乐产生了朦胧的好奇。我开始留心并追逐这方面的文字,知道CD是储存音乐的最好介质,而获得良好的声音再现需要借助高保真音响,与此同时,知道了生活中有不少喜爱音乐和音响的人,为之神魂颠倒,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发烧友。

可以确知的是,当时邯郸市只有两家经营高保真音响的店面。其中一家“杰坤音响”位于光明大街与和平路交界向南不远的路东。我在无意中遇到它,抱着猎奇的想法走了进去。在那个有着两道门、做了隔音处理的封闭空间,当主光源熄灭后,堪称天籁的美妙之音便响了起来——不是古典音乐,是蔡琴的《渡口》。后来,我了解到一曲《渡口》对于一套音响的意义。在试音环节,凡涉及到人声内容,这首纯净的带着磁性的曲目从不会缺席,犹如声乐之林中的一条常春藤。侃侃而谈的店主宋保坤给我留下了一个干练的精通音响器材的行家形象。

他经营、主推惠普小旋风。这是一款产自广州的品牌。在众多进口音箱动辄有着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生产历史的背景下,它显得稚嫩,令人生疑。我过个十天半月就往这里跑一趟,在反复进出过程中,最终还是决定选择它。一是因为与进口音箱相比,价格相对便宜;二是因为宋保坤的极力举荐;声效当然也令人满意。那时它是否在国际音响领域评比中斩获奖项,我已经记不清楚了。我挑选了两款。其中一款是收藏版的维真一号。同时选购了声雅CD机与欧博电子管功放,惠普专用连接线。在两款音箱支架中,我选了铝木结构的那款,四根扁扁的铝合金支柱,三层铝木结合的层架。我担心它承受不住机器的重压。宋保坤说绝对不会,我坐上去你看看。他真的坐了上去。支架纹丝不动。要知道,他的体重有90多公斤。将近二十年过去,这款支架完美如初,仍旧不失坚固、时尚与前卫。

书房面积大约十四平方米,北墙为三组书橱所占据。音响放置于进门右首,刚好不影响门的开关。与发烧友的听音空间比,这里的环境几无讲究可言。具体说来就是,余下的三面墙壁没有进行必要的声学意义上的处理,保持原有的洁白和平滑。机器后方的墙壁上,挂了朋友韩步勇的一幅书法——“梅子黄时家家雨……”,对面是另一位书法家封俊虎题写的斋号。进门左首墙面上,是县文化馆一位文友的两幅小画。它们都装在玻璃镜框里,比墙壁更平滑。四组书橱的七个开扇镶嵌着玻璃。地上没有铺设哪怕很小的一块吸音毯,连最便宜的尼龙毯都没有。不怕行家笑话,这与一个应有的听音环境相去甚远,可谓一种凑合的简陋。宋保坤建议我将书橱的玻璃去掉,换上厚实的形成皱褶的布帘,对墙壁做些简单的装饰和处理,以为纠正和弥补。鉴于一切已经成就,我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只在书桌上方的窗户上加了一挂竹帘,听音时放下,听毕收起,多少起到打散驻波、减弱声波反射的作用,虽不甚美观,倒也有一种别样的雅致。

宋保坤带着他的伙计工程师小钟用了半下午的时间进行装配,天黑之前搞定了一切。试音碟是这么几张:腾格尔的《怀念战友》,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主题曲,再就是《神秘园》。均与古典音乐无涉。音量调大时,旋律汹涌而震撼。那是令人激动的时刻。在自己家中,在一个听音环境并不令人满意的空间,我的感慨油然而生。乡村的广播喇叭,单声道收音机播送的音乐,漫水一样浇灌了我的青少年时期。那是分享的年代,与独享无缘。而我将与之告别。正如宋保坤所言,在好一些的环境里,惠普的声音可以表现得更加完美,但我已经非常满意,丧失了挑剔的兴趣和敏感。

宋保坤在向我推荐这款音箱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好箱子可以保值,你不会后悔的。听起来像一种惯常的营销说辞,是对消费者必要的心理安慰。没有人会说,听两年就不值钱了,那样谁都会一走了之。话说回来,音响解决的是现实的随时随地享受音乐的问题,是否保值不在我考虑的选项内。我没想过让它在我手里变成一件古董。

我会经常听吗?坦白地讲,听得并不多,这令人惭愧。一如十几年前一样,我现在仍然只是一个爱好者,或者说依然徘徊在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的门外,没有什么长进,更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资本。听音乐既需有闲,更需心静。这两方面我几乎一直没有得到过。从参加工作那天起,我就没有消停过。我像一颗螺丝钉被拧紧在县计划生育局这台永不停歇的工作机器上,牺牲了周末,牺牲了节假日,牺牲了健康,常年经受从省到市到县区互查的轮番敲击和碾压,没有感到轻松过,难有空闲与兴致从音乐中寻找放松和解脱。到邯郸县一中工作的三年间,依然如此。我既是一颗螺丝钉,同时成了一把扳手,这里拧拧,那里拧拧,还时常被别人拿来使用。我很享受扳手与别的螺丝钉接触的过程。偶一打开音响,只是听听作罢,因为总是有人预约了使用扳手的时间。这套音响就这样跟我有一搭没一搭地过了将近二十年。

疫情暴发前的一个夜晚,我路过搬至滏东大街的“杰坤音响”店。快九点了,我没有把握宋保坤是否还在,店铺或者根本就没有开门。然而,当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走上三楼的时候,竟然推开了店门,惊喜地看到他还在里面。我们已经好多年没见过面了,他不仅做着老本行,还扩大了经营范围。一个原本用作观影的小包厢,改成了矿物质陈列室。一些精致的腕饰、耳饰、胸饰,成箱的碎水晶,被切割开的原矿水晶,闪射诱人的璀璨光泽。在走廊墙壁上的一个小置阁上,我意外发现摆着几只乳白色的酒瓶,旁边是几只高桩玻璃酒杯。这引起了我的好奇。我顺手拿起一瓶,哦,金沙回沙酒。多么令人意外。某个秋天的夜晚,我开车经过滏东大街,看到在“杰坤音响”招牌上面,出现的“金沙酱香窖藏酒”广告字样。当时想,有人代理了这种酒,适当时候过去看看。过了一阵子,招牌不见了,心想可能因为市场的关系撤掉了,毕竟能够认同这种香型的饮者有限。我从没有把它跟宋保坤联系在一起。现在才知道,他就是它的代理商。他说他近年一直在喝,这让我颇觉不可理喻。在我眼里,他似乎一直是一个不喝酒的人。现在,他不仅喝,而且量也够可以。除了音响,我们在有关酱香白酒这方面再一次有了共同语言。

他用厚壁的高桩玻璃酒杯倒了一杯让我品尝。说实话,我一下子就认同了它。它勾起了我对于一位朋友还有一位邻居的回忆。我的朋友那年开车去贵州旅游,他跟他的连襟每人开着一部车,回来的时候,就是这种金沙窖藏酒把后备箱塞得满满当当。当年春节,我们两家聚会,他拿过来让我品尝。我现在的一位邻居做酒的销售。有一天送给我两瓶红盒的金沙窖藏老酒。它们共同的纯粹的酱香品质,让我一饮难忘。后来,几个有着共同爱好的朋友,与我一同从宋保坤这里拉走了十好几箱。

我们当然不会因为酱酒而错过最初的共同话题。我们走进了听音室。这里重新改造过。他在与时俱进。CD播放机搬离了中央位置,取而代之的是网络播放器。主打的音箱品牌仍然是惠普小旋风。听到维真一号(收藏版)的名字让我备感亲切。我问价格怎样。他说,很透明,在网上可以查到,一万一千八百元。哦……我想起了他十九年前说过的话,现在看来是真的升值了,价格翻了一倍不止。我们坐下来,听了维真一号的收藏版和超值版,毫不夸张地说,它们都发出通透干净的声音,而且有着经过岁月褒养的某种韵味。超值版的价格与当年相比,也涨了一倍多。它们都展现出物超所值的品质。

呆了不到一个小时,因为萌萌的焦躁我离开了这里。接下来的日子,我尽可能多地抽出时间,安静地坐下来,什么都不做,或最多捧一本书,重新谛听和审视这款音箱,赵子谦的古琴,王国潼的二胡、雨果的发烧碟,柴可夫斯基的弦乐作品,马勒的交响曲,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杜普蕾的艾尔加,穆特的莫札特,菲舍尔的维瓦尔第,阿马迪乌斯的弦乐四重奏,刘云志的梁祝,蔡琴的“最美女人心”、古璇的“璇曲蔓地”、杨雪菲的吉他,赵良山的埙……各种风格的乐器、曲目都有优异表现。十九年之后,我才真正了解并爱上它。

与此同时,我开始检视十多年前购买的CD。有一些单碟,有一些套装,几乎全是古典音乐。它们跟着我搬家。有些只是拆开,一次也没有听过。它们几乎全都来自“打口神驴”鲍力的小店,价格相当便宜。有淘碟经历的朋友都知道“打口碟”的真正含义。在西方,尤其是欧洲一些生产古典音乐CD的大厂,产品在市场上遭遇需求过剩,宁可以废品处理掉,也不降价销售。销毁的方式是锯口或辗轧。而后以废旧塑料的面目通关入境。有人发现了其中的商机。这些以废品之名来到中国的打口盘,外包品相差劲,却丝毫不影响音效,于是组织人手专事分拣,以高过塑料废品数十倍、上百倍,甚至不成比例的价格在小摊上销售。时间一长,与国外做废品交易的人达成默契,他们将一些完好的CD混杂在打口或轧碎的塑料里,运入东莞,于是,我们在某些时候邂逅了从包装到商品完好如初的碟片,价格比国产所谓正品便宜很多。我就这样拥有了不少古典音乐CD乃至它的套装。让我感到自豪的有DG公司建厂111周年的111张名盘,水星六十周年50张纪念套碟,飞利浦公司,迪卡公司,RCA等的套装,百代的贝多芬的全集,以及舒伯特全集……那时每张价格在10元左右。现在,当我上网查询时,发现同样的一张CD,已经是当时价格的十倍了。这便是升值。当然,我所追求的不是升值,而是音乐的陪伴。我知道,在那些薄薄的介质里,汇聚、隐栖着这个星球上最好听的男声和女声,一大批古老而永远年轻的作曲家,一拨又一拨出类拔萃的演奏者、乐团,他们掌握着打开天堂之门的钥匙,在上帝与人类心灵间架设沟通的桥梁,当我随时打开想要听的音乐家、歌唱家、演奏家或乐团时,就有一种窥见天物、聆听天籁的感动,它们的存在已经不是物超所值所能形容的了。……当年伴随而至的,还有《人民音乐·留声机》杂志,我拥有它从创刊到停刊的全部期刊。它跟着我搬来搬去,没有遗失一本,现在成为我的另一珍藏。它以文字和画面填补了CD未载的内容。它们珠联璧合、交相辉映,以各自特定的坐标和价值,持续充实、影响着我的生活和人生。

 

2020/4/11初稿

2020/7/20改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