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国联军因何攻陷了国都北京(二)

(2017-04-26 15:29:52)
标签:

东南互保

李鸿章

张之洞

分类: 读书记

   18、东南互保,中外互保的历史贡献    东南各省互保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其实,各省互保、中外互保是清廷内部改革派和地方实力派联手抵制清廷的错误指令而采取的应急措施。东南互保提出并实践,使中国东南避免了拳乱和外国入侵。东南互保,共有十条具体内容,网上能查到,在此略去

1900年6月21日清廷向列强宣战后,赋闲京城的李鸿章启程赴粤为都督,清廷向各省下令焚教堂杀教民,东南省级官员——广东的李鸿章、南京的刘坤一、武汉的张之洞、山东的袁世凯等,一致拒绝承认其有效性,坚持认为这是未经皇室授权的非法诏令。

东南各省督抚向李鸿章询问,李说“此乱命也,粤不奉诏”,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与上海的外国领事达成一个非正式的协定:大意是作为各省的最高权威,他们将保护外国人的生命和财产,并在他们管辖的范围内镇压拳民。而外国列强不得派军队进驻他们的区域,各省纷纷宣布东南互保,中外互保。粤督鸿章、江督刘坤一、鄂督张之洞、川督奎俊、还有闽督、福州将军、苏抚鹿传霖、皖抚王之春、鄂抚于荫霖、湘抚俞廉三、粤抚德寿、山东巡抚袁世凯,坚持认为乱民不可用、邪术不可信,兵剿不可开。看来,在京城一片杀人放火的混乱中,中国南方还有清醒明白事理的有识之士。

19、外国使馆增加警卫    为应对义和团的进京,外国使馆警觉起来,5月28日,他们从天津港外的兵舰上调来警卫防范,清廷起初将每个公使馆的警卫人数限制在30人,但6月初,俄、英、法、美、意、日使馆警卫人数分别达到75人、75人、75人、50人、40人和25人。随着端王取代庆亲王成为总理衙门首脑,外国使节得出结论,朝廷要杀死所有在京师的外国人,英国公使向天津的海军上将西摩尔请求紧急援助,6月10日,一支2100人的各国联军乘火车离开天津,在廊坊受拳民阻击,

20、战争的幽灵被放了出来    6月10日,拳民烧毁了英国使馆在西山的夏季寓所,次日,日本使馆书记杉山彬被董福祥的部队杀害,并肢解尸体,抛弃于路,6月13日,大量拳民涌进北京,焚烧教堂和外国人寓所,杀死中国的教徒,北京明朝起,就有皇帝赐于外国传教士的墓地,即栅栏墓地(现在叫利玛窦墓,此地今天为北京市委党校)和正福寺墓地掘毁,题外话是,现在的这些教士的墓碑有些在五塔寺里,就在北京动物园西北门的长河对过。6月14日,围攻各国使馆,6月20日,在东单路口,载漪令虎神营伺于路上,杀死了要去总理衙门的德国公使克林德,战争的幽灵被放了出来。慈禧下令董福祥部攻交民巷,拳民助之,拳民在天津如法炮制,焚教堂、烧店铺、杀教徒、占领军火库……

21、德使克林德遇害  有的资料上说是端王载漪令虎神营伺于东单路口设计伏杀的,也有资料说,是京城混乱导致误杀。

经过是总理衙门照会各使馆,大沽炮台已为各国所夺,中外战衅已开,故各国使臣应于24小时内一律离京,各使以驻津各领事无宣战权,联名请见总理衙门王大臣端郡王载漪,未获同意,德使克林德性急,带翻译往东单的总理衙门,担心途中遇乱,带枪前往,在东单牌楼附近,不知何故误拉响枪拴,比国守卫官兵误官兵来攻,蜂涌出门开枪,清官兵在此,疑其击己并开枪,克林德中弹,各国使臣得知此事,疑朝廷有意害之,担心自己也遭遇此害,遂决定不出京。义和团进京后的局势,令各国使臣没有安全感,德使克林德的遇害,是庚子事变中的标志性事件,影响深远。今天立在中山公园的保卫和平牌楼,就是最早据《辛丑条约》第一条在东单牌楼克林德遇害处立起的克林德碑,碑上刻有光绪帝的道歉上谕。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德国战败,中国作为战胜国,将此碑改为公理战胜碑。端王曾想攻下使馆拘各国使臣为人质,王爷可谓胆大包天,无知者无畏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