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西郊皇家行宫苑囿——三山五园

(2017-02-06 12:31:15)
标签:

圆明园

静宜园

静明园

清漪园

畅春园

分类: 行走记

——北京历史散步(六)

三山五园是北京西郊一带皇家行宫苑囿的总称。不能简单称为皇家园林,因为这几个园子,也是清朝从康熙帝到光绪帝夏天的行宫和处理朝政的地方,比方静宜园就有勤政殿、颐和园就有仁寿殿,就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还有颐和园的乐寿堂,那也是慈禧太后下达政令的地方。

有关三山五园的具体所指,目前公认的说法为香山,万寿山,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别建有静宜园、清漪园(颐和园)、静明园,此外还有附近的畅春园和圆明园,统称五园。

第二种说法认为,五园的范围不包括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而是另指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者合称圆明园)和畅春园、西花园(两者合称畅春园)这五座园林,因此“三山五园”实际上包括八座园林。

    第三种说法则将畅春园排除在外,认为圆明三园及圆明园附属的另外两座园林——春和苑(又名春熙院,乾隆后期至嘉庆朝陆续拆分为淑春园(漱春园)、鸣鹤园、朗润园、镜春园,在今北京大学校园内)和熙春园(咸丰朝拆分为熙春园和近春园,在今清华大学校园内)才是“五园”,这种说法的理由是五园及三山都是供皇帝游幸的,而畅春园为皇太后居住的园林,不应包括在内。

三山五园最早的记载在咸丰十年,也就是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那一年,暴源清所著的《卜竹斋文集》中写到:“九月初,夷人烦五园三山,圆明园内外胜景,悉成微烬矣。”这句话是我们见到最早的关于五园三山或者三山五园最早的记载。山和园不应该分开,说万寿山其实就是指清漪园。说逛万寿山不只是登山,主要还是游园。

本文采用第一种说法。三山五园是从清康熙朝至乾隆朝陆续修建起来的。自辽、金以来,北京西郊即为风景名胜之区,西山以东层峦叠嶂,湖泊罗列,泉水充沛,山水衬映,具有江南水乡的山水自然景观。因此,历代王朝皆在此地营建行宫别苑。乾隆时为增加玉河水量以满足京城用水需要,同时为防洪及发展西郊水稻生产,而大规模整治西山水系。河湖水系的改善为进一步开拓西郊风景园林建设打下基础。三山五园始建于清康熙时期,兴盛于乾隆时期,大多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焚毁。

三山五园,现在普罗大众还能游玩的有三处,即万寿山的清漪园(现名颐和园)、香山静明园(现名香山)、圆明园遗址公园(圆明园)。畅春园除了两个小庙门,已无踪迹,玉泉山静明园,1949年后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军委办公场所及别墅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