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都江堰历史情怀(川行散记之三)

(2016-11-22 17:19:58)
标签:

都江堰

祖先的智慧

分类: 行走记

    祖先的智慧

 

    有时会坐着发呆,别人或许以为是在思考,其实,大脑空白一片。
   刚刚我在想亚里斯多德的主体和客体,西方从亚里斯多德开始要求主体和客体分开,不然,我们没法观察世界。这是二元的。但,在中国,道家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是伟大的,现在世界的多样性实际上也是要坚持三。中国文化讲阴阳,应该说有二元论传统,为什么两千年来政治都回到了一?
    都江堰是我们祖先哲学思想的产物,有点接近道家。大禹治水采取疏导的方法,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采用的分洪其实也是疏导,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滚滚洪水渐行渐缓,由万马奔腾渐成涓涓细流,使四川成为天府之国,世世代代滋养着成都平原的百姓。在都江堰,有一个二王庙,就是百姓为纪念李冰父子修建。让李冰父子永远长眠于都江堰的江涛轰鸣中,一个真实的人,成了人民心中一尊真实的神。
   少年,都江堰只是我读历史课时众多名词中不太耀眼的一个,无关文化,更无关情怀。但要记住它,因为考试时,或许它会蹦出来。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建于公元三世纪,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史记》说:"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懂,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用搜索引擎GOOGLE,0.24秒就会搜索到120,000项与都江堰有关。
   第一次来都江堰是几年前了,应老同学之邀入川,他是我的师兄,已做了都江堰的市委书记,在丰饶的土地上,为这方水土的人民尽力。同学开玩笑提醒:你老兄好幸运,李冰父子的都江堰交你了,可千万不要辜负了历史。我们都对历史有一种很深的情怀,宗教情怀。总觉得,在一生中,无论你做了什么,历史老人都笑眯眯地看着,天地良心,做事情,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历史。
    都江堰千百年来在这里,从不一惊一诈,我真切地感受到历史的体温、历史的表情、历史的色彩。走在都江堰上,觉得自己是见到了多年前就认识的老朋友,一点也不陌生。

 

 

再见都江堰

 

   这次入川,好似蜻蜓点水,在都江堰停留也不长,在二王庙逗留一会儿,我们就上了安澜索桥。
   安澜索桥,又名"夫妻桥",始建于宋代以前,明末毁于战火。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如碗口的竹缆横飞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现在的桥,下移100多米,将竹改为钢,承托缆索的木桩桥墩改为混凝土桩。坐落于都江堰首鱼嘴上,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在桥上,三个同行者紧跑几步,回头向我招手,笑得灿烂,我赶快为她们抢下了这个镜头。
抬头,青山隐隐,微雨如诗,索桥突兀。
  2000多年前,无法借助先进机械设备的助力,无数勤劳的人民,以最原始的劳作方式,用双手与大自然搏击,无数汗水,泪水,血水,生命的交溶,人类终以集体智慧创造了离堆,都江鱼嘴,宝瓶口,成就了举世闻名的伟大水利工程――都江堰。
  都江堰,难道不也是万千民众用血肉筑就的另一座长城吗?
  低头,江涛轰鸣,轻风微扬,旅人匆匆。
  江涛轰鸣中,我仿佛看到,多年前,炎炎烈日下,无数勤劳朴素的劳动者,在蜀郡太守李冰的号令下,用最简单的劳动工具,开山作堰,截河分流,集中人类的集体智慧与凶悍獗嚣的泯江奋力搏击!
衣袂飘然,手持铁锸从容指挥的李冰,在滚滚的历史波澜中永恒定格。
来都江堰的游客,多把这里当作旅游的一个景点,好多人都忙着拍照,导游也乐得轻闲,行走在山、水、城市间,总有些什么会留下来,留下来做为一点印记:自然美景、一段历史、一个人物、一种宗教......永生或是失落,抛开文字的细枝末节,千年生命的都江堰不愧为中国历史和中国社会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由衷地感谢我们的祖先,他们或为官,或为民,尽其一生智慧和辛勤劳动,给我们留下了如此宝贵的文化财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