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2013-07-28 17:45:30)
分类: 读书记

"1902年深秋",奥地利作家卡卜斯这样写道"我在维也纳.新城陆军学校的校园里,坐在古老的栗树下读一本书。"这是当年出版《里尔克给以青年诗人的信》时,收信人(卡卜斯)为此写的"引言"的开头。1931年冯至先生把这十封信译成中文出版。六十多年后这本书重印。我读到的自然是新版的书《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卡卜斯在校园栗树下读的书,正是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诗集《自庆》,他读得那样专心,丝毫没觉得学校惟一不是军官的教授、博学而慈祥的牧师荷拉捷克已走近身旁。牧师从他手里取过书,看看封面,摇摇头,"莱内.马利亚.里尔克"的诗,他深思着问。随后他翻了几页,读了几行,望着远方出神,最后才点头说道,"勒内.里尔克从陆军学生变成一个诗人了"。原来十五年前,荷拉捷克曾在另一所陆军学校当牧师,当时里尔克是军校的学生,天资很高,喜欢寂寞,忍受着军校宿舍生活的压抑,卡卜斯听了牧师的话,当即决定把自己的诗作寄给里尔克,从此不到20岁的卡卜斯和诗人里尔克开始了通信。

里尔克除却他诗人的天职外,还是一个永不疲倦的书简家,他一生写过无数比这十封信更亲切、更美的信。但是这十封信却浑然天成,无形中自有首尾,向着青年说得最多。信里边他谈到诗、诗人和艺术、读书、生活和爱还有寂寞,严肃和冷嘲,悲衰和怀疑,论到生活和职业的艰难——这都是青年人心里时常起伏的问题。

人们爱把青年比作春,彼此的相似点与其说青年人的晴朗有如春阳的明丽,倒不如从另一方面看,青年人的成长,更像那阴云暗淡的风里、雨里、寒里演变着的春。因为后者比前者更漫长、沉重、更有意义。译者诗人冯至说,在青年面前,他时常想起凡高的一幅题作《春》的画:那幅画背景是几所矮小、狭窄的房屋,中央立着一棵桃树或杏树,杈桠的枝干上寂寞地开着几朵粉红色的花。诗人说:我想这棵树是经过了长期的风雨,如今还在忍受着春寒,四围是一个穷乏的世界,在枝干内却流动着生命的汁浆。这是一个真实的、没有夸耀的春天!生命无时不需要生长,而外边,却不永远是日光和温暖的风。在寻找中几乎又总是失望,但是有一个人,本来是一时兴起,写出一封抒发自己内心状况的信,寄给一个不相识的诗人,那诗人读完了信有所心会,想起自己青少年时代,仿佛在抚摸他过去身上的伤痕,随即来一封,回答一封,对于每个问题,都给一个自己的回答和分析。——同时他却一再声明,人都要自己料理,旁人是很难给以一些帮助的。

一个个的人在世上好似园里的那些并排着的树,枝枝叶叶也许有些呼应,但是它们的根,它们盘结在地下摄取营养的根却各不相干,又沉静,又孤单。里尔克在给卡卜斯的信里说:"静静地严肃地从你的发展中成长起来;没有比向外看和从外面等待回答会更严重地伤害你的发展了""像树木似地成熟,不勉强挤它的汁液,满怀信心地立在春日的暴风雨中,也不担心后边没有夏天到来"

卡卜斯也在和诗人通信中渐渐成长起来,他在《引言》上说,后来生活把他"赶入了正是这位诗人温暖、和蔼而多情的关怀"所为他"防护的境地"了。

《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里尔克著   冯至译    生活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3.8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