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7岁开始苍老

(2011-04-28 10:47:13)
标签:

文化

生活

杂谈

分类: 生活记

中国文化里缺少两个母题,就是性和死亡。

我的记忆中,近现代,似乎只有鲁迅谈过死亡,沈从文和张爱玲的作品里有过性的描写。沈先生因此还被郭沫若讥为桃红色作家,并最终撂笔。中国古代诗词里有过“夏日池塘,出没浴波鸥对对,春天帘幕,往来营垒燕双双”、“缓抚琴弦,如流莺而并语,斜排筝柱,类过雁之双挨”,“江南好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其实,这都是很好的爱情诗,尤其是后者,一对男女,在水中嬉戏,左躲右藏,采莲捡芰,欢快无比。还有“无题”常常为古代爱情诗的别称,而不用“爱情”作题目,欲说还休,都是到此为止!

这一期的主题是“性”。

最初答应帮助人家做这个主题的时候,有些兴奋,可是真正做起来,并没有想象得那样奔放。觉得我们似乎高估了自己对于性的热情。

这些热情或许早在过去许多年里一点一滴消耗掉了。第一次从小说中体会到“性”的意味是什么时候呢?第一次在电影中看到赤裸的身体又是什么时候呢?第一次做春梦,第一次性幻想,第一次从异性那里听到自己心跳的回响,第一次游历他人的身体,这些都是在什么时候呢?丢失的不仅仅是时间刻度,还有连缀在上面的感受与情怀。

60 年代出生的人,看着革命样板戏、地道战、地雷战长大,男女主角大都军装裹身,见不到S曲线,除了女特务,没有一个主角能入春梦的,就是电影《庐山恋》也那么逗,相爱又不能表达,男女主角站在山上大声高喊着“I LOVE  MY MOTHERLAND”(我爱我的祖国),让人不知所云,哭笑不得。

70年代出生的人,捧着琼瑶阿姨的小说,思绪飘然,双眼朦胧,写写情诗,拉拉手。

然而80 年代出生的人,纵使观看《The 120 Days of Sodom 》亦能够面无表情。

80年代的小青年,穿着喇叭裤,戴着蛤癦镜,冒着锒铛入狱的危险,千里迢迢聚到一起观看一盒总是卡机的“黄色”录像带,小小屏幕上并未完全暴露的女体,曾经使多少年轻男孩的心脏剧跳,鼻血喷涌,然而80 年代出生的小青年,坐在电脑前面对司空见惯的裸照和性爱视频,连动一动鼠标上的手指头将它点开的兴致都没有了。差异如此巨大的两代人,还是受控于同样浓度的荷尔蒙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