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之乐

(2008-12-16 14:27:21)
标签:

书香

版本

译本

淘书

娱乐

    读书是一种乐趣,读到好书更是一种莫大的乐趣。
  杨绛先生说,"读书好比串门","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几页就升堂入室"。而萧乾先生却道,"读书就像旅行,看到好的风景就不自觉地要停下脚步"。两位先生都是学界大家,既写书且读书还译书,不由我不信。 
    读书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如同一日三餐一般。空闲时安安静静地读书,实在是一种殷实的快乐。从未想过读书是为了什么,写下"读书之乐"这几个字,一串串人名在我脑海里一页页翻动,古今中外,随手写出,竞有百人之多,他们是我喜爱的中外书籍的作者,王国维、冰心、巴金、俞平伯、沈从文、黎澍、戴震、聂绀弩、胡适、周作人、林徽因、傅雷、萧乾、王佐良、钱理群、苏东坡、勃特伦。罗素、契可夫、查理士。兰姆、易卜生、杰克。伦敦、佛吉尼亚。沃尔夫......写下这些名字,我心中充满欢喜,省略号让我内心不舍,真想把所有的名字一个个填上,更想列出一本本书,与大家一道分享。春日的阳光打在电脑上,连屋子里的空气都是甜的。袁子才说:"天上管文章的是文曲星",他们是我心目中的文曲星。
  每每,捧读一本心爱的书,一页一页地翻弄,那书散发着一种古老而奇特的幽香。穿越时空的邃道,我与古今中外的先贤对话、交流,体味作者的学识与才情、人格与品性,让自己的精神沐浴在时间和空间的瀚海里,尽性遨游,真是一件赏心乐事。
  古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香草美人的借用,自古就是文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惯用笔法,就像《无题》常是古代爱情诗的别称一样,这句话如不坐实了去理解,我想还是蛮有意思的。黄永玉先生讲,"和一个人要搞点体育活动一样,打打球,游游泳,跳跳舞,能使人的行为节奏有美感,有灵活性,不那么干干巴巴,使尽了力气还拐不过弯来。读一点书,思考一点什么问题时不那么费力,而且还觉得妙趣横生。"
  读书时,需有几分虔诚、几分悟性、几分学养,否则真不得其门而入。我读书很杂,且有些挑食。除了挑作者也挑出版社和译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出版物是我的偏爱,拥有许多三联的藏书,这是由于读大学时《读书》的"引导",其实,是三联书店的出版物与我"一拍即合"。《约翰。克里斯朵夫》我读傅雷的译本;拜伦、雪莱的诗,我看穆旦的翻译;《莎士比亚全集》我啃梁实秋的;英国的散文爱读王佐良的译本。生活中我记下了冰心的告诫:"世上一物有一物的长处,一人有一人的价值。我不能偏爱,也不肯偏憎,悟到万物相衬托的理,我只愿我心如水,处处相平。"但在选书读书时我却不能,抱歉了,冰心先生。
  读诗与词。我想说诗与词不是"读"的,而要靠"悟"悟得,诗和词有人生更有灵性。宋诗言情,宋词言理,逐渐成为一种传统,所谓"诗庄词媚"的说法就是这样产生的,诗与词在我好比鱼与熊掌,舍鱼而取熊掌,那却不行。最早,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人间词》,他的三境界说吸引了我,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从这儿,喜欢上了词,开始回头读宋词及中国的古词。宋词有所谓豪放派、婉约派,喜欢读苏东坡、柳永(有井水处便有柳词)、李清照等人的词,与唐诗并重的宋词乃中华文化瑰宝,差点被我错过,也喜欢南唐后主李煜、晚唐词人温庭筠、南唐词人冯延巳的的词。很小的时候开始读唐诗,都是琅琅上口的短诗。现在读李商隐的管瑟、也读李贺的"鬼诗",还有王维、李白等。后来喜欢"五四"以来俞平伯的《春水》、朱自清《春》、叶圣陶等人的新诗和旧体诗,新诗来自生活又多清新。读济慈"夜莺"、雪莱的"云雀"。诗其实是一个形而上的圣殿,记得毕淑敏曾说,诗是用骨髓写的,散文是用血写的,小说是用汗水写的......总觉得诗和词里,有很深的宗教情感。
  读历史与文学。历史教我理性,文学却让我天马行空,文学与历史是我藏书中的最多,除了书柜里、书桌上,更有许多在枕边、在地上、还有电视机旁,只要是顺手处。房间里永远充满着书香,其实不是书香,那是前人的情感,智慧和幽默透过纸页在呼吸。偶尔,家里还会满地狼藉,也都是书闹的。曾经的几千年,文史哲是中国的显学,且文史哲不分家。从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始,一部历史,写得那么好看,谁能分得清哪一部分是历史哪一部分是文学呢?有人就说,《史记。货殖列传》,是中国最早的经济学著作,曾经的时日,每天十几个小时的狂读诸子、经史,陶醉于这种鉴往知来之学,真相信"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精神是照亮生命盲点和世界暗夜的光。"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自有其乐。我读胡适、黎澍、傅斯年、丁文江等学者写的历史,也读胡风、李辉、陈平原、钱理群等以文学的笔写就的历史。
  "五四"以后的学者散文,让我着迷。周作人、冰心、俞平伯、朱自清、沈从文、林语堂、梁实秋、钱钟书、张中行,还有费孝通、王元化等人的散文,显得那么清丽、典雅、厚重、精粹,尤其是谴词造句,立意谋篇,行文节奏极得古典散文真传。无论题材、神韵、思想、言语,还是社会心理,生命体验,文化判断都极具个性,显示出独有的艺术光芒。意境深邃,气势雄浑,格调高雅,那种独有的文化意识、忧患意识、灵心慧悟,情理交融,具有一种特别的启示意义。中国文学历来有师承的传统,远的不说,"五四"以来的师承传统,就让我归心低首,书和人、文和人,怎么能分得清呢。
  读书的乐趣也在淘书。淘书就好比音乐的前奏,淘书的乐趣在于不经意间碰上自己喜欢的作者写下的书。每每闲暇时,逛书摊、上书店、去书市是我的最乐。京城的有名的几条书摊一条街,时时被我狂逛一把,更常去的是离家不远的两个小书摊,午休时,就可以偷空去走走翻翻,日子久了,跟书摊小老板熟了,除了享受打折的优惠,还可以不时地要求他进几本自己需要的书,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女性――生命的历程》等就是这样淘得的;常去的书店有中国美术馆附近的三联书店、琉璃厂的中国书店、风入松、万圣书园、还有西单图书大厦,这儿的书可不打折,但图书就是多,不去,心中真的不舍;一次劳动人民文化宫的特价书市,见到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清代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三联出版社的《从文家书》,心中窃喜欢,又唯恐人家看破,拿了这两本有点脏了的书,去交费,人家抬头看看我说,"这是两本好书,"我赶紧辩到,"可是有点脏",心里怯怯的。人家头也没抬,说了句"读书人,五折吧"!或许,这是读书人占得的一点便宜吧。
  《左传》中提到过三种不朽:立德的不朽、立功的不朽、立言的不朽。宋代诗人尤袤对读书有"四当"说,"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默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我为天下所有写出好书的作者,鞠躬道谢。一位学者说,"人性的进化很慢很慢",大约书籍也是人性进化的一个环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