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书说到,蔡大人命衙役赶押刁氏回家取回元宝。临出门,师爷叫住赶押班头吩咐道:“上次搜查甚物不见,此去要严加搜看,不要漏掉一处!”班头答应。
刁氏弯腰低头哼哼唧唧走在前,衙役挺胸吆喝气气凶凶赶在后。
出了衙门大门,街上行人看是个犯妇在押游街,众人挤挤拥拥说说道道。
再看这刁氏:
披头散发满脸青,恰似泄气老妖精。
垂头丧气全身土,犹如笼中母老虎。
低头哈腰蹒跚走,好像丧家大黄狗。
红头胀脸羞见你,就是弯腰大虾米!
刁氏曾因上过拶刑,双手红肿疼痛难忍,走起路来一步脚快,一步脚慢。衙役们哪管你行走不便,只管厉声轰赶。
好不容易挨到吉市口胡同,被街坊看到。大家一传十,十传百,家家开门,户户启扇,人人涌出,个个跑来!一时间满街满巷人声喧哗,拥挤不堪,张目观看。刁氏羞愧,面朝裤裆走进自家大门。
衙役们把守丁家大门,不许闲杂人等进出,院内也有几名衙役闲坐。
班头讲明带刁氏取回元宝,众衙役站起来打开各室屋门。
一群衙役涌将进去,班头问刁氏:“头面匣子哪里?”刁氏双手一指案头,只见一梳头匣子方方正正座在案角。班头不等钥匙开匣,抡起长棍猛砸!
锁开环落,掀开盖子,只见一个白亮亮,浑浑圆圆,中间凸,两头翘,大个细丝元宝坐在金银簪环之中!
班头伸手拿起掂掂足足五十两,便揣进身上褡裢之内,又问刁氏:“你家别处元宝藏在哪里?事到如今还是尽全说出的好,减去你的罪孽!”
刁氏坐在地上哭哭咧咧:“呀!哪里还有元宝,只此一只。大爷再要强问索逼,我只有一死!老天爷,别处无有!”
班头撒开刁氏与别的衙役说道:“众位弟兄,大人吩咐,到了丁家要仔细搜查银子元宝,不要落下一处。搜出有赏!”
众衙役分头搜来:
屋中箱笼橱柜、炕底被窝、凉席毡毯、衣服穿戴······拉扯凌乱,胡扔一气!
又在隔断夹壁、墙洞佛龛、缸罐瓶盏、棚顶后墙······翻挪倒伏,闹了一个底朝天!
再到院子前后、各所房屋、鸡笼狗窝、树洞花丛······就连茅厕粪坑都查看一番,却也不见一丝银子元宝!
班头心存不甘,心中奇怪,让众人再次搜查,仍是不见。只好押了刁氏打道回衙向蔡大人回报,后堂呈上取回一锭元宝。
蔡大人一见元宝心中大喜!连忙吩咐衙役快快请来师爷一同观看。
大人展开眉头对师爷道:“有了这一锭元宝,我偏不信挖不出他家别的甚物。”
师爷看看元宝道:“这一锭元宝乃是关键证物。大人先莫惊喜,赶紧打发人去请马三爷辨认。如若看出元宝暗记,这件案子就要破。如若看不出有甚暗记,这件事就不好结果。快去,快去!”蔡大人听了不敢怠慢,立即吩咐手下衙役快速出门去请!
去了半时,马三爷大步流星走进后堂,见过蔡大人与师爷,大家宾主坐定。
师爷先发话:“丁家元宝在此一锭,请三爷辩一辩是否你家当年所失。”
听说丁家元宝已经得到,三爷大喜。站起身来从盘中拿过元宝上下左右看了又看,须臾又放在桌上,搓手道:“都是一样的元宝,况且年月已久,我也认不得是不是当年所失。”
师爷急道:“唉!这件案子的成败就在这一锭银子身上,如今你又不认得,这可怎办是好!”
三爷道:“师爷莫急,这锭银子我认不得,可有人能认得。”
师爷问:“谁?”
三爷道:“当年铸造元宝的宝丰号银楼掌柜就能认得出。我眼下就去请掌柜前来辨认。”
蔡大人与师爷同道:“事不宜迟!如此说来,就烦三爷再去银楼请来掌柜分辨,越早越好!”
马三爷出门,街上望去,空空街巷不见一辆马车,不免心内着急,便干脆撩起大襟只身大踏步走去。
穿街走巷,拐弯抹角,三爷浑身微汗到了宝丰银楼。
掌柜见三爷到来,起身迎接让座。听说衙门请去辨认元宝,道:“好极!你我二人赶紧快去!”对伙计安排店内事宜妥当,二人便大步流星赶到衙门后堂。
三爷对蔡大人与师爷引荐银楼掌柜,掌柜也与蔡大人躬身行礼。师爷道:“今日烦请掌柜前来辨认元宝,此乃公事,客套虚科一切从免。”说完用手一指桌上元宝:“请掌柜掌眼,看看这只元宝可否是你家银楼所铸。”
掌柜听了不敢怠慢,凝重了脸色,上前一步,双手端起元宝,上瞧瞧,下看看,左摸摸,右弹弹!走到窗前借助光亮,从衣袋掏出一只晶闪闪西洋放大镜,眯起一双透底慧眼,不一时大喊一声:“着!正是我家银楼所铸元宝!”
这一声喊,激起大家心内突突狂跳不止。 蔡大人乐得哈哈大笑,手拍椅背啪啪作响!马三爷也喜得手足无措,口念阿弥陀佛!
师爷却不紧不慢,说道:“掌柜有何凭据认定这只元宝就是你家银楼所铸?千万莫要走眼!”
掌柜直了身子正色道:“师爷所说极是。我自一十九岁到宝丰银楼学徒帮工,至今也有二十余年时间。对于各色银子已然了如指掌,绝对不会看错走眼。再说我与银楼东家多年交情,还要顾及银楼的名声信誉不得坏了。对于这件生死攸关的大事,是则是,不是则不是!今天这事,非同小可,哪敢随便胡说!大家看来,我家所铸元宝与别家元宝有哪里不同?”说完把元宝递给师爷,师爷看了看又交给蔡大人,蔡大人看了也只能默默无声把元宝放回桌上。
马三爷看大家无声,便说道:“我等看过,一样的形状,一样的成色,与别家无有不同之处!”
掌柜说道:“非也!我家有我家元宝的印记。外人不知,自家却是心知肚明,怎说与别家无有不同之处?!”
师爷快问:“什么印记?在哪里?”
掌柜把放大镜交给师爷,手指元宝,道:“师爷细看,请师爷辩一辩!”
师爷拿了放大镜,凑到近视眼镜跟前瞧了会子,摇了摇头!
掌柜又道:“再请蔡大人观看!”
蔡大人接过放大镜,看了一眼,扬起脸说道:“唉!不要再让我看,你掌柜就明话直说,你家的元宝印记在哪里?不要让我心急!”
此时掌柜只好叫过师爷与马三爷,三人一同来到窗前,把放大镜交给师爷,手指元宝,道:“师爷请看,元宝底座中心窝处,粗看起来只是一个小小铸坑,再仔细看来坑中一朵五瓣梅花。”
师爷手拿元宝,睁大昏花近视眼透过放大镜,看了许久,这才仰起头说道:“哦!不错不错,正是一朵五瓣梅花印记!”
师爷看过又让马三爷观看,马三爷忘情所以,呼道:“真的有梅花印记,这朵梅花任人也不会轻易看到,这真隐藏得好,好!”
蔡大人听众人欢呼,走过来拿过放大镜对窗细看。
掌柜哼哼一声,继续说道:“只有梅花印记还不算够,请蔡大人再细细看来印记上还有什么?”
蔡大人费了老劲,眯起双眼,有一会子才慢慢说道:“梅花上似乎有字?”
掌柜双掌一击:“着哇!还是大人心明眼亮!五瓣梅花,每个花瓣各有一字,乃是:宝、丰、号、银、楼。这就是我家银楼与别家银楼的区别,此印记乃是元宝铸完又用钢錾打上去的,避免别处杂货来我店混搅。”
众人看完,无话可说。只能点头称是,佩服宝丰银楼仔细精致。
大家回座吃茶。一盅茶还没吃完,只见师爷眼珠一转,轻轻放下茶盏,似乎自言自语道:“如此看来,元宝乃是宝丰银楼所铸无疑。但,又有一事敢问掌柜,你怎可证实这只元宝便是马三爷当铺当年被窃所失之物?光凭口说力量足足不够。难道丁家不会说是自家到你银楼铸来?!”这一句言语只说得大家立时沉寂,面面相觑!
唯独掌柜听了哈哈大笑:“看来师爷还是有所狐疑。俗话说:人说话,口冒气,字说话,铁打的!千年的字会说话!我家有账可查,翻开账簿便可看得详实。账物一对,不怕甚人千般辩驳!再说,我在银楼二十余载,从无看见什么吉市口姓丁的有人来铸元宝,他家元宝又从何来?!”
蔡大人听了掌柜言语喝彩道:“好个银楼掌柜,说话做事点水不漏!”
师爷拍手:“好!掌柜实在,说话办事天衣无缝!既然‘千年的字会说话’,我这里再次烦请掌柜速回银楼取来账目容我观看。晚间在下做东设宴谢罪,如何?”
掌柜站起身来,拱手道:“官家要看账目,小可回去取账理所当然。晚间酒席就免了,多谢师爷!”说完,单手撩起衣襟,迈了四方碎步走出门去。马三爷快步追出衙门陪同掌柜前往取账。
看二人走出,这边蔡大人有些埋怨师爷说话特有些酸科。师爷道:“说话酸科,这不是我的错处,办案办案,就要把案子办得详实才是正理。不然理由不充,被丁家钻隙,你蔡大人又该怎样说话?”
蔡大人语塞,不得不佩服师爷思想周到,心中暗暗夸赞师爷精明所在。
天色渐晚,蔡大人与师爷惦记办案各有所思。胡乱吃过晚饭,专等掌柜取账回来。
待到掌灯时分,掌柜与马三爷又来,大家见过。
蔡大人命手下快请绍兴师爷,又吩咐家人挑灯照亮。
此时房中:
灯火通明耀全屋
四壁粉白人影出
待得细分麻头乱
粗绳一根锁歹徒!
不一时,师爷来到。众人围了屋中团桌坐下,家人各个斟了香茶轻轻退出。
掌柜团桌灯下打开包袱,取出账簿一叠,桌上展开。问马三爷:“三爷回想当年,大约何时来我店铸成元宝?”
三爷拧起双眉低头苦思,口中念叨:“八国洋贼祸乱北京是在光绪二十六年,元宝被劫是那年初夏五月,这,这,唉!容我细想!”众人屏住声气单等马三爷仔细想来。
马三爷一拍脑门:“我想起了,是在光绪二十六年四月初八!那时,我店里积下若干散碎银两存放不便,这才运去宝丰银楼铸成元宝一万两。存放店中还没来得及挪动,不想洋贼一来天下大乱。等我避难回家才知道看店老宋被人打死,一万两银子也早被人劫走!”
掌柜听完,仔细翻动账簿,慢慢细找,拿出光绪二十六年春月蓝皮账簿一本:
长长方方厚一指
靛蓝封皮白线直
页页黄裱千文字
笔笔进出记详实。
掌柜按照三爷所说,寻出账内四月初八日,一笔笔,各项项。只见掌柜眼睛一亮,手指账簿,大声念道:“二十六年四月初八日,聚来当铸细丝宝二百个,每重足银五十两,总重一万两,五瓣梅花印记,仅存。入工钱二两!”念罢账簿交与师爷观看。
师爷看罢,慢慢放下账簿,手握紧拳桌上一锤!面向蔡大人说道:“这一回看他丁家还要怎样狡辩!”
蔡大人瞪起双眼:“好!明日再审!”
当晚,师爷在饭庄订了夜酌,大家一同畅饮宵夜。
转过天来,公堂之上,中间稳坐威威蔡大人,身后站立绍兴南师爷,旁边一桌快手刀笔吏。大堂两旁铁木刑具摆开,链锁棍枷齐列,官衣衙役持棍站齐!呼喝喊叫,声震连天!这威严之势可算是:
阳间呼声厉
地狱鬼神泣!
只看得人人口前吸冷气,背后冒凉风!
院外众衙役大声喝叫:“走!”
铁链哗哗,脚步塌塌。大堂厅外押来丁氏家中三口身,二男一女两辈人。
慢腾腾走上公堂青石高台阶
艰难难迈入地狱柏木宽门槛!
要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