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墙和尚=====
(男婴象征性的寺外出家祈求平安)
上下对:
老方丈打坐蒲团双手合十慈眉善目口内默念“施主善哉!”
小和尚站立榻台两臂垂肩光头青脑心中欲喊“阿弥陀佛!”
哈哈!玩笑了!
佛界,清净之地,微尘不染,远离尘嚣,自成一统!哪像那昏浑世间如此烦乱纷杂!可是人人都愿在这花花世界奔波逗留,不愿轻易丢舍妻子儿女,鱼肉佳肴,轻裘革履,房屋田产!可见人之心口不一!
有道名吃,用肉脯做的菜肴香味远飘,把附近寺庙里的和尚都给馋出欲尝欲吃,故此取名“佛跳墙”,今天所说“跳墙和尚”可不是什么吃菜的勾当,而是实情实在的在庙外自己家中剃度,但又不归庙里管束的“小沙弥”
旧北京,有些大户人家添孙得子,视为头顶美玉,掌托明珠!一摇一晃生怕闪腰扭腿,一风一雨担心头疼脑热!况且,时常有那痧疹时热,惊厥痄腮诸等犯恶之症,诊治稍微迟慢不是丢命便是呆傻!尤其男丁,一旦失去便是阖家断子绝孙之痛,乃人伦之大忌!
不知从何时起哪位高人指点:“只要小儿去那清净之地,圣洁庙堂,潜心修行,便可避免一切天灾人祸。”可是,小儿幼嫩,脱离亲娘老子谁人哺乳?亲娘生离幼子怎得安生?再有,庙堂里男僧鲁莽,哪有抚育小儿之理?高人又说:“人去不如心去,身去不如魂去。乃是也!”亲娘老子恍然大悟!就此,便生出了“跳墙和尚”一事。乃,把小儿的生辰八字,姓名大号一并送进寺庙,再选良辰吉日把小儿抱去庙内,由方丈按一切神则法礼,召集众僧集合殿堂,给小儿行剃度之礼并取法名“某某”,家长仍抱儿回家,留下小儿毛发并姓名八字一同裹于黄缎之内存藏庙堂,便等于是庙内和尚一员。以后,亲娘老子或按月或全年给寺庙香火资费,那庙内的方丈住持便时常在佛前念经超度,免除小儿在人世间的一切病患灾祸,亲娘老子在家便可放心大胆的与小儿说学逗唱尽享天伦之乐了!
庙里的方丈,住持也乐得做此善事!一来,凭空不费力气便得来寺内香火。二来,声扬本寺道行,无形给自己扬名显赫!
小儿在家仍可像常人一样吃,喝,拉,撒,睡!玩,笑,哭,闹,累!不像寺内僧人戒除五荤,更不用每天晨昏吃斋念佛做功课。乐得一个清闲自在,悠然任性!
如果,某家小儿做了“跳墙和尚”以后,却不幸染病或夭折,也只怪施主自家诚心不够,神佛震怒撒手不管罢了!
是否灵验?小老儿不敢信口胡说!佛家的事:信则有,否则无!
佛在心中坐,
酒肉穿肠过,
保佑云云生,
福来避灾祸!
“跳墙和尚”在建国后就没有了。不是无人想去跳墙,而是一些寺庙庵院陆续拆除,老和尚己身不保那还顾得了许多!到现在,“跳墙和尚”也已经成为了过去的趣谈,几十年后的今天,知道的人已经不多了!
哈哈!说来话长!小老儿就是一名北京“柏林寺”的跳墙和尚。建国以后,柏林寺拆除!方丈和尚跑的跑,颠的颠!小老儿的法名自己早已忘记,寺内存放的度牒也早已不知落在何方!哈哈!过眼云烟!不过,从小到大,从大到老,自己所经过的大事小情无计其数,遇到的风险危机不知多少,但,毛发未损,遇险化夷,风雨过处,死里逃生!难道是佛祖一直在护佑着我这个不官不富的贫贱之人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