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 理 雨 伞 ! ******
冬天恨寒冷,大雪压青松,
秋来怨落叶,哀树孤雁鸣,
春暖多刮风,浑天地也蒙,
只把夏季盼,又怕蚊虫叮,
早晚湿闷气,暑天热蒸腾,
晴天一身汗,阴天云雾浓,
还要天落雨,倾盆江河生,
欲往东门去,涉水不轻松,
擎支大雨伞,衣服洇湿烘,
抬头一看:噫!雨伞漏了一个大窟窿!
我小时候的北京是安静谦恭的城。夏天的四合院很是惬意,北房的窗户躲在檐廊下的阴影里,青竹帘绿纱窗,尽管外面太阳暴晒暑热蒸腾,屋子里通风透气清爽宜人。
大人们睡醒了晌午觉,太阳虽然偏西仍觉得暑燥无聊,便摇开留声机听一段梅兰芳的京戏“宇宙峰”悲愤而哀怨!再听一曲大明星白光演唱的流行歌曲“我等着你回来”靡靡又颤颤,顿觉蒸暑已去精神焕发!
院子里南墙根地上绿色苔藓厚厚一层使人不敢轻易踏上以防滑倒;浓荫下紫色的“韭莲花”一簇簇竞相开放,院中的海缸里荷花露出了尖尖藕红躲在翠色荷叶下偷窥世界;房角处一株火样的石榴枝叶繁茂绿肥红瘦;忽然,花丛堆里一缕白色闪过!原来是自家的猫儿爬上树枝去做它自以为理所当然的事情!
天空真是变化多端,白色的云,灰色的云,堆积成千变万化的奇形怪状。刚才还是流云霞色,此时乌云渐浓,远处传来微微雷动,就要下雨了!
静静的世界此时忽然躁动起来,房顶上的茅草被突来的风儿吹得弯腰倒向一边,凉风吹过摇叶哗哗树枝开始无序摆动,白猫看看不妙三蹦两跳回到地面,嘴里衔着一只青绿“蚂蚱”高兴的甩着尾巴跳到窗台上美美的享用去了!
大雨说来就来,雨点像掉地的豆子四处飞溅;哗哗一阵雨丝就像垂落的纱幕迷迷茫茫;房檐流下的雨水一条条就像流苏柔顺而摆动,地上的雨水一霎时汇成小河又聚成湖泊一片片一汪汪!
北京的雨水只是“阵雨”,绝没有南方那样的连绵不断令人心烦的“梅雨”。
阵雨过后,乌云散去阳光复出,树显油绿,花更浓香!湛蓝的天空就像纯美的宝石,天边一弯七色彩虹。地上一切清新干净,院子里,瓦灰的墙壁,火红的榴花,淡粉的初荷,艳紫的莲瓣,翠绿的新叶,石青的苔藓,闪白的猫儿······这一切展现出一幅清美的水彩图画!
“修理···雨伞!”胡同里传来修理雨伞的吆喝声!
下雨之前,人们想不起来雨伞。大雨来临才拿出屋门背后的雨伞,打开一看,却早已被该死的耗子咬了一个破洞!
过去的雨伞是油纸雨伞,竹子的伞杆,竹子的伞骨,只有伞面是桐色的“油纸”,虽然有些笨重,但是使用起来还是得心应手。
“修理···雨伞!”修伞匠人的叫卖没有“响器”,单凭一副咽喉似叫似吼,声音前高后低干艮倔闷,嗓音洪亮穿墙透户!修伞匠人肩背一副“褡裢”,前面口袋装着手钻,刀铲,桐油,刷子。后边的口袋是竹管,竹签,铅丝,麻绳,和“高丽纸(注)”。
打开大门叫进修伞匠人,就在门道里摆开架势修理雨伞。支开雨伞展现破洞,匠人逐步拿出原料工具,先在伞面上下破洞周围刷了桐油,待桐油微干又拿出高丽纸用手撕下一块,带着毛边贴在破洞之上再用刷子蘸着桐油刷了一遍,白色的高丽纸便牢牢粘住了破洞同时也由白色变成了与伞面完全一致的桐黄色!据说那桐油里搀进了猪血变得既有粘性又不怕水浸,棉质的高丽纸也极具韧性,耐折耐磨经久不坏。
如此这般再贴一块高丽纸,再刷一次桐油,上边的刷完,反过来再刷伞里边的,如此三四次,那雨伞里外修理的平平整整,破洞不见了,俨然是一把整旧如新的雨伞!继续去经风雨见世面了。
修理雨伞还可以换伞骨,换伞把,换整个伞面。价钱要比买一把新雨伞便宜不知多少。
夏天是修理雨伞的季节,而且匠人只修竹制雨伞,修理其它的伞也就是其它的行当了。
从皇家贵族出巡的“华盖”到百姓日常用的竹制雨伞,西湖绸伞,女人的遮阳旱伞,今天又有了各色各样的塑料雨伞,防辐射旱伞,防水布伞,直到街边小摊的广告大伞···人们应有尽有,每到雨季,街上黑红黄蓝各色雨伞就像雨中盛开的莲花点缀我们的生活!
中国人很伟大!很可能远古时代中国人就发明了雨伞,我想,起码在“苍颉”造字之前就已经有了雨伞,不然,这个雨伞的“傘”字怎么那样生动形象,分明就是一把张开的雨伞!
注:【高丽纸】又名韩纸、高丽贡纸。最初产于朝鲜故名高丽纸。高丽纸由绵茧制造,
色白如绫坚韧如帛,且光亮洁白宜书宜画。
高丽纸品种很多,一般质地的高丽纸特点表面呈明显大约半公分宽的横格,北方民间
用这种高丽纸当作窗户纸美化房间遮风挡寒,文章中也用这种纸张修理雨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