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态龙钟的京剧

(2008-01-17 15:15:42)
标签:

我记录

感动瞬间

随笔/感悟

生活变迁

感悟随笔

杂谈

分类: 文艺,批评,评论
    嘚! 嘚!嘚!“你说你公道,我说我公道,公道不公道,自有天知道!”
    开戏了!什么戏?玉堂春里“苏三起解”一折,崇公道的“定场诗”。
    京剧,国粹! 宝贝!可这国粹在哪儿那?除了在电视上偶尔看见京剧,就是在公园里听着老头老太那变了调门吱吱钮钮的胡琴和那咿咿呀呀上气不接下气的唱腔。所以,赶紧逃走,免得扰了别人的雅兴!要不然,你就得花钱去长安戏院。前排好座我可不敢想,一张票好几百元。有便宜的,剧院的人给老百姓想到了,二十元一张,可是这二十元的座位把我塞在最后的角落里,要听听不清,要看看不见,和前排的看客一比较我整个是一个“下三烂”,您说有什么意思?所以,干脆不看!这就成了僵局:京剧院让演员回家休息也绝不降低票价,老百姓想看看不见,价钱高了我绝对不买票。说到这儿您明白了吧!这就是京剧不卖座的原因。
   为了过瘾,打开电视看看有没有京剧,不用买票,坐着看躺着看随您便,嘿!真有!咳!又是老一套反复演,就那几出,老三样:程派必是“锁麟囊”,梅派只有“杨门女将”,荀派当然“豆汁记”,青衣专场“玉堂春”,花脸就来“李逵探母”,老生只唱“借东风”````。没新鲜的!听说京剧有几百上千出,怎么总是翻来覆去的就这几个?京剧院都干什么哪?
   我现在也有些不大愿意看京剧,老的不下台,可又霸着舞台没绝活。谁愿意看驼着背的“陈世美”,脸上的眼袋松弛的下垂,张嘴一唱满嘴牙齿稀松。那美丽而贤惠的“秦香莲”却也是皱纹爬满粉脸,伸出玉手青筋暴露。难怪陈世美不要她!年轻的演员在后台恨得咬牙切齿!就是没有上台的机会。文化部门在尝试着改良京剧,豪华的布景,多变的灯光,忙了半天,让大师已经七十多岁的儿子还在台上演那醉酒的贵妃或散花的天女,瘪着嗓子累得气喘吁吁,可就是没有京剧的味道,我真担心台上的贵妃一不小心扭了老腰可就忙坏了后台的工作人员,剧院里还要搭上一笔数目不小了医疗费!
   京剧没有演出,就发挥不出它“国粹”的光芒!越把它束之高阁,人民群众就会离它渐远。
   京剧的缺点就是它节奏缓慢,可这也正是它的优点和特点。可以让你绕梁三日回味无穷,味道淳而厚。外国人喜欢京剧是被它的豪华服装和花里胡哨的武打所迷住,根本不懂它的内涵。中国的年轻人反而不喜欢京剧,哪个毛头小伙能坐在那里老老实实地去看那根本听不懂的“老生常谈”?不如耳朵里塞上MP3听那“```我爱你````!”之类的流行歌曲。
   曾几何时,专家们呼吁要普及京剧,费了老大的力气,“琼浆欲灌死葫芦!”,结果无功而返。让我说是路子不对!先把葫芦的盖子打开,你的美酒也就灌进去了。
   京剧里有一出戏“三不愿意”像现在的喜剧小品,短小,精练,幽默,风趣。唱腔不多,对话全是“京白”,谁看了都哈哈大笑,我敢说,年轻人一定爱看!逐渐的由小到大,由简而繁,京剧在年轻人的脑子里扎下根,慢慢的也就普及了。
   看了我的文章你是不是想看看“三不愿意”是怎么回事?对不起!没人演你到哪里去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