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方言快要失传了!这个历史悠久,承载着深厚帝都文化的绚丽载体就要被“普通话”淹没和排挤了!老年人不说了!中年人忘记了!青年人不会了!少年人不懂了!
历史的车轮在前进,文化在不断地翻新,外来文化强烈的冲击着拥挤的北京,使北京方言的地盘一点点地缩小,如果你还操着一口北京方言好像会被认为跟不上时代的潮流。
北京方言韵味十足,阴阳顿挫,爽朗清楚,幽默贴切,干脆简练,谦和风趣。再配上俏俏的“儿”化音,显得北京人精神抖擞,性格开朗!
广袤的燕赵大地,京华春梦,却使得自己的语言慢慢的融化在多元化文化的汪洋大海之中了!偶尔在街上遇到一位说着北京话的老人家真有点儿“老乡见老乡”的味道。
北京方言清楚,但不絮烦,不贫嘴,一语中的!一意多词,一词多用。但也不是尽善尽美,也有它的糟粕和杂质。正像侯宝林先生的相声所说的“吃”就有多种说法。但是这些说法有的可以登大雅之堂,有的只是街头巷尾的“俚语”,绝对不能在长辈和客人面前说起,只能是市井胡同的玩笑。如果你在长辈面前把“吃”说成“撮”就有挨耳光的可能。
电视上经常有外国人学说北京话,咬着大舌头----“我去撮一顿!”,“侃大山”`````!把北京方言歪曲了,是谁教的?谁知道!不信你试试,你叫邻家老太太“大妈,到我们家来侃大山呀!”你准遭白眼。
北京的文化,北京的世俗,北京的韵味,北京的方言,它离我一天天的远去!它将走到哪里?难道,也让它随着拆掉的城垣,毁没的庙宇,消失的牌楼,变化的街道一样永远从我的脑海里抹去吗?我又想起了古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