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银行信用卡不良回收率缘何如此之低?

(2023-10-20 21:14:27)
标签:

财经

据8月14日中国债券信息网发布三则银行信用卡不良资产证券化发行文件,其中,广发银行(臻粹2023年第五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信用卡不良资产池预计总体回收率为10.67%;农业银行(农盈利信远诚2023年第二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信用卡不良资产池的预计总回收率为14.77%;民生银行(鸿富2023年第六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则为4.54%。

https://p2.itc.cn/images01/20230909/fb36f740b6eb467a836bd038979ea301.jpeg

事实上,近两年多家银行信用卡不良资产ABS数据,资产池预计总体回收率普遍处于较低水平,这种状况不仅让银行信用卡不良资产证券化陷入了尴尬格局,也更让信用卡不良资产ABS成了“鸡肋”;反过来更加剧了银行信用卡不良资产回升难度以及整个信用卡不良回升生态的恶化。

或许,不少网民朋友对银行信用卡不良回收率低的状况大惑不解,更对造成银行信用卡不良率回收率低的原因非常好奇。按道理,银行只要对符合发行条件的人发放信用卡,且对不同收入状况的人掌握信用卡的消费额度,即便信用卡形成不良,通常回收率应该不会太低,但现实情况却很打银行的脸,信用卡不良回收率不仅低,而且是越来越低,简直颠覆了社会大众对信用卡不良回收的认知,这实在让人感到有点不解。

那么,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回收率低的原因到底在哪?从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看,主要由五方面原因诱发:

https://p4.itc.cn/images01/20230909/b785e87a0a74410fb4377f5383cf3988.jpeg

首先,客观经济金融环境变化,让信用卡不良回收生态变差。原本银行信用卡形成不良就与持卡人的经营状况、收入水平以及消费能力等具有密切联系;导致信用卡出现不良往往都是因为生产经营陷入困局、或者收入水平下降造成的;由于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疲软,导致投资环境恶化,尤其是大量中小微实体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生存状况的不佳,使得不少持卡人在信贷消费出现了违约;尤其是疫情三年,使居民可支配上入放缓,更加剧了这种态势,不仅使越来越多的持卡人信贷消费出现不良,也让全社会对银行信用卡不良的回收产生了一种自然“抗拒”心态,使信用卡不良支持证券化产品也成了“鸡肋”,让投资者兴趣减弱,更使得让越来越多的公司(个人)惧怕信用卡不良资产包,也不敢轻易参与信用卡不良资产ABS的“交易”,就使得信用卡不良回收率不可避免地陷入越来越低的状态。

其次,信用卡本身逾期期限、成为不良时未偿金额等因素制约,让人对信用卡回收戴上有色眼镜。除了客观经济金融环境变化之外,与信用卡形成不良时的多项因素存在直接关系:一是信用卡逾期时间的长短,通常逾期越长,风险越大,回收的难度也越来越高,在ABS中可能会出现冷场甚至无人问津的局面。二是信用卡形成不良时未偿还本金金额,通常未偿本金越大,回收难度就越高,敢与参与信用卡不良ABS的人也相对越少。三是准入的政策以及催收政策,通常是参与信用卡不良ABS准入条件越严,进入的公司数量就越少,信用卡不良回收进度就越慢;还有催收政策越宽松可能也会导致信用卡不良回收进度的低下。如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整治催收乱象,部分银行的催收手段以及合作的催收机构均进行了调整,这对还款人的还款意愿也造成一定影响;尤其是在业务模式上,近几年信用卡现金贷产品增速较快,一些部分场景类产品也存在非法套现的情况,银行对资金用途的监控越发困难,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控制信用卡不良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再次,银行发放信用卡时存在盲目恶性竞争乱象,使得信用卡形成不良时本身回升难度大。之前,为占有信用卡市场,各银行在竞争时大都采取竞相降低发卡条件,使大量不符合申卡资质的人也拥有了信用卡;这些不符合资产的持卡人往往收入状况不佳或不稳定,加上存在盲目超前消费意识,导致大量个人信贷消费之后出现违约。尤其是是对于一些收入并不高的人群信用卡授信金额过高,动辄数十万元以上金额,更加剧了套现、以卡养卡等信用风险,也更让信用卡形成不良之后回收难度加大。据央行发布的《2023年第1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截至一季度末,全国共开立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7.91亿张,合计人均0.56张,银行卡授信总额为22.18万亿元,环比增长0.18%。2019年年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发行规模为7.46亿张,授信总额只有17.37亿元。由此可见,近三年信用卡的授信规模增长较快,也为信用卡不良率大幅上升埋下了隐患。另有调查表明,信用卡发放对象通常都为个人贷款,这往往也是风险最集中和最高的区域,也是不良资产核销本金比例最多和已核销回收金额最少的贷款;而且从信用卡违约年龄看,30至40岁的持卡人违约金额占比最高,加权平均借款人年龄约41岁,这些表面看似光鲜、迈入中年的信用卡持卡一族,在经济下行周期和疫情双重打击下, 也迎来他们人生中的至暗时光。因为疫情三年这些中年人群不少经历了下岗失业和收入下降的双重打击,无疑也成了信用卡不良上升的“重灾区”,更加剧信用卡不良的回收难度。

https://p5.itc.cn/images01/20230909/b45d8fa2951f4476b037bda9514c0683.jpeg

第四,信用卡行业面临外部更好的产品挑战,让信用卡ABS资产包相形见绌。在各类金融资产投资活动中,人们总是趋利避害的,这也是投资的正常反应。由于互联网机构推出的网贷产品和基于互联网产品的银行普惠金融等产品体验更好,且快速便捷效率高,信用卡的增量用户被慢慢蚕食,存量用户的风险爆雷速度快于增量用户的增长,业务增长难以稀释风险,这让不少投资者对信用卡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化无疑从心理上产生了一种强大的“抵触效应”或者是强烈的防范风险心理,无疑在主观上让信用卡不良资产回收陷入了“四面楚歌”境地。

最后,行业存量竞争越发明显,这在很大程度上为信用卡不良回收设置了障碍。据《中国信用卡消费金融报告(2023)》指出,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第三方支付平台、互联网助贷公司等各主体都在消费金融领域抢占市场份额,市场正经历不良率上升的阵痛期,信用卡逾期增加、不良率抬头成为普遍现象,这样无疑就形成了“共债风险”。

有机构调查表明,2018年以来,现金贷、互联网消费贷、P2P等市场放贷主体日益增多,债务风险不断聚集,市场共债客群资产质量波动明显,此类风险有向信用卡行业传导的趋势。同时,随着经济调整以及金融领域的立法整顿,一些违法违规的网贷等业务被清理,其中有大量资金来自信用卡套现。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信用卡套现流向平台投资、炒股甚至炒期货,造成了信用卡违约逾期情况的日益严重。由此,信用卡行业存量竞争导致符合银行准入标准的客群共债现象明显,客户负债率过高导致潜在风险加大,也使得信用卡不良回收难度升高。

(原文刊发于新浪报 作者莫开伟系中国知名财经作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