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收益用于民小区变美添活力
标签:
时评 |
作者童其君系中国知名时事评论员
居民楼老化严重,住宅小区维修基金却存在续筹难题,让业主再从袋子里掏钱难如登天,已经成了上海不少社区的痛点。近年来,上海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找到了破题之法,江湾国际小区每年通过多渠道筹集公共收益约300万元,补充到维修基金中,不仅彻底破除了住宅小区维修基金续筹难题,完善了小区物业治理结构,还实现了公共收益年年盈余。(12月12日东方网)
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21213/2e6ae89bed44462ebbce0983bc220dd1.jpeg
小区公共收益是利用物业公共部位产生的收益,公共部位是指物业区域内业主转悠部分以外,按照规定由全体业主共同管理的建筑物、构筑物及配套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根据《物权法》规定,物业公共部位属于全体业主所有,利用物业公共部位产生的收益应该属于全体业主所有。这些公共收益一般都是由物业服务企业在管理,并由其决定公共收益的用途。公共收益主要用途是主要补充专项维修资金,即按规定将收益纳入维修资金帐户作为维修资金。由此可见,物业和业主之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公共收益的本质是“用之于民、造福于民”。
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21213/92dfee8ae9684a5b83dda0acbd363744.jpeg
一则以惧,由于房屋存在质量缺陷,江湾国际公寓小区出现较严重的居民楼外墙渗水问题,影响居民正常居住、生活,进而导致小区物业矛盾频发;一则以喜,为了解决这一社区难点,2017年以来,该小区首先进行“开源”,面对小区公共收益收入少、筹集渠道窄的难题,业委会牵头积极扩大公共收益收入渠道,形成公共收益多元筹集格局。有钱好办事。然而,能挣也要会花会当家,小区公共收益如何使用,既让钱用在刀刃上,又让钱用得令业主们觉得值,这也是一门“功课”,因为这里面涉及小区业主们的“大账”“明白账”,稍有偏差,就会影响小区的和谐。
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我们高兴地看到,江湾国际小区不断创新和优化组织保障机制,确保公共收益“用对”“用好”“用得廉洁高效”,这些主要表现在:在重点解决小区房屋外墙渗水维修难题的同时,该社区还将公益收益用于小区绿化、电子防盗网安装、路口道闸建设等方面,完善小区基础设施,美化小区环境。这与现实中,不少小区的公共收益都是一笔糊涂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21213/a389db234af84217925be3a2ef6db2db.jpeg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办事公开制度,拓宽基层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如今,神州大地处处都是“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打理好小区公共收益的钱财,是“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题中应有之义。实践证明,实施居委会与业委会反向“交叉任职”,发展良性互动的业主与物业关系,我们一定能维护好广大业主的合法权益,推动小区变美添活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