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胡同主事成为社区居民“主心骨”

标签:
时评 |
作者童其君系中国知名时事评论员
“进入冬季,供暖期安全问题辛苦大家再帮忙给居民强调一下。同时,发现任何有需要咱们社区协调解决的问题,大家可以提出来一起商量”“明天社区组织居民做核酸,还得请大家帮忙组织各个胡同居民积极参与”……11月18日下午,在北京市通州区中仓街道莲花寺社区的“胡同主事”议事厅中,社区党总支书记高艳辉正在跟“胡同主事”们一同商议社区煤改电安全问题和疫情防控问题。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在中仓街道莲花寺社区,“胡同主事”参与街巷基层治理已成常态,他们也在社区与居民间架起了顺畅沟通的桥梁 。(11月27日《北京青年报》)
https://p8.itc.cn/q_70/images03/20221128/cd01b35be44a455cbb33f616e1d8d524.jpeg
千口吃饭,主事一人。胡同主事成为社区居民“主心骨”并非“得来全不费工夫”。他们是根据居民人数,推选出的为数不多的“胡同主事”,其中大多都是具有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主事”一词,出自《孟子·万章》,原句为“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其释义颇具内涵:让其主持政事,把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使百姓们安居乐业,因此百姓接受他。而胡同主事不负“街道提出‘四有四服务’(工委有驿站、支部有帮手、党员有责任、居民有榜样)党建机制中,针对‘党员有责’”而提出的‘主事体系’”的重托。不为外撼,不为物移。一则,他们是社区志愿者队伍中的核心,起到矛盾纠纷排查、人民调解和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纽带作用,架起居民与居委会最平凡的桥梁,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这些行为是真正的完全自发的,发自内心地希望自己每天生活的环境更优美,邻里相处更融洽,大家都能有个好的心情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之中。这与社区居民自治制度框架顶层设计的初衷高度契合。他们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达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的相关工作,做好胡同的卫生监督员、安全管理员、矛盾调解员、文明倡导员、建议征集员……沟通沟通一沟就通,人与人之间什么时候都离不开沟通!如今,这些“胡同主事”已在社区和居民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21128/63d6317ebcb8445a93fc12cd9f7ac34c.jpeg
二则,“胡同主事”无私付出成为居民身边的贴心人。有着35年党龄的“胡同主事”王玉敏尽最大的努力为居民办好事,将社区的政策准确地传达给每位居民。利己者,应先利他。唯有利他近人,方可修己安人。发大心愿,为国为民。心有所愿,行必有成,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正因为“主事”们的无私付出,让他们逐渐变成居民身边的贴心人,而居民们也都积极主动配合社区工作。这让我们更加明白了什么是“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三则,社区还建起“胡同议事厅”,每月一次例会也给“主事”们提供了交换意见、梳理问题、促进优秀经验的交流和借鉴的场地。最大的成绩就是自建立“胡同主事”治理模式以来,胡同美了,居民生活方便了,“多元参与、协商共治”已在社区成为一种共识。“最大的变化就是如今大家有什么大事小情,都会第一时间跟‘主事’商量。有什么好的政策,‘主事’们也会第一时间跟有需要的家庭对接。
https://p3.itc.cn/q_70/images03/20221128/0213d62368754da3b145f2802cd45de1.jpeg
通过‘胡同主事’,居民的诉求有了出口,有了问题能够得到最快的反映,一些问题‘主事’们直接就能解决,为社区减轻了很大的负担,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脚上沾着泥土,心里装着居民。胡同主事”始终和居民们坐一条凳、心连着心,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这就是通州区中仓街道莲花寺社区探索基层治理“多元参与、协商共治”新模式,让胡同主事成为社区居民“主心骨”。“胡同主事”,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在此,也谢谢居民们的支持!
由此看来,这个让胡同主事成为社区居民“主心骨”创新基层公共服务的做法,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