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应加速创建新模式

标签:
财经 |
作者邱泉系中国知名财经评论员
早在2015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农业供给侧改革是党中央对新形势下支持农业发展的新举措。当前,我国经济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新常态下,农业发展面临新挑战,农产品供求关系随着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变化,逐渐暴露出供需不对接、农业产业及农产品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迫切要求加快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根据农村社会及经济变化,扶持一批具有新型农村产业特色、适合农业发展及农民生活需要的新型农业产业,不断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https://p7.itc.cn/images01/20220816/e9a0e14d0d1d42fd9f2240f63389acd3.jpeg
众所周知,农业发展与农村金融是对相辅相成的利益共生体;且农业供给侧改革更离不开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尤其农业无论土地经营、参与农业生产的农民,还是农业产业及产品结构都发生了深刻的时代变化,不再是过去传统的、单一的农业生产模式,这要求涉农金融机构适应农村供给侧变化新需求,契合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大胆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推出服务流程短、环节少、效率高的农村金融服务产品,切实满足新型“三农”特点的金融服务需求,实现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与农业供给则改革相得益彰和完美结合。
但要打造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与农业供给侧改革高度融合平台,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努力;但也并非无所作为和不可企及,只要抓住了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找准了农村金融体系创新的方向,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的一切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当前,农业供给侧的新变化主要主要在土地承包和流转日益活跃,土地集中流转成为新趋势;传统的、单一的种养殖业向现代高科技、环保绿色农业转变;单一的、旧式的农业向家庭农场、观光农业、生态旅游农业迈进,农业供给侧变化要求新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与之相衔接。但令人遗憾的是,近年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虽已进行了系列改革和创新,但与农业供给侧改革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能力不足,无法提供高效、全方向金融服务。
如农业生产市场主体多样化及农村经济发展多样性,农村金融无论机构数量、种类等功能性服务,还是农村金融服务产品的供给,都无法满足农业供给则改革需要。再如农村金融机构服务理念跟不上,把着眼点放在城镇业务拓展上,对“三农”风险过度担忧,对农村金融服务失去兴趣和信心,使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呈弱化趋势;尤其在农业保险方面严重滞后,表现在农业保险过度商业化、缺乏农业大灾保险等等,使农业风险无法分散。
很显然,转变农村金融机构服务理念,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大胆进行服务体系及模式创新,已成当务之急,丝毫不能迟疑。而从当前看,应从三方面切入:
其一,大力推动农村金融组织机构架构创新,推出灵敏反映农村经济及产业结构变化的服务模式。具体说,在强化原有涉农金融机构涉农服务职能及巩固相应组织机构上,更加细化服务组织机构和服务功能,确保服务重心再“向下移”,切实提高“三农”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易得性。如何引入并推广广西防城港市有关部门全面推广互联网农村金融“四位一体”的新型服务模式,形成“实物还贷+乡规民约+保险担保+政策引导”四位一体的农村金融服务新模式。该服务模式将农村金融改革向纵深推进了一大步,也让广大农民获得了更多实惠,为农村供给侧改革起到了强大推动作用;同时,该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取得了一定收效,也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同,并有效填补了农村金融服务空白。
https://p8.itc.cn/images01/20220816/7f11e2e7117d44caa5c81fcbe3ee84c6.jpeg
其二,大胆推动农村金融服务产品创新,推出更加反映“三农”季节特点及农民偿还能力的金融产品模式。如突破农业信贷瓶颈,创新“三权”抵押贷款模式,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和资产“变现”能力;根据科技生态农业和农村旅游产业发展,大胆推出“农业科技贷”、“生态农业贷”和“农村旅游贷”等若干新型农村业态贷款,解决农业科技创新和生态旅游农业信贷产品不足的矛盾,为农业供给侧改革“添砖加瓦”。
为有效分散农业产业风险,增强“三农”抗风险能力,涉农金融机构可与各级政府联手建立农村产业信贷担保基金和农业产业保险基金,将政策农业保险、农村商业保险与互联网金融有效嫁接,在保证保险、信用保险和其他财产保险领域开拓创新,陆续向互联网金融公司推出保单质押贷款、农业保证保险、小额信贷保险等多种创新性保险产品;并为“三农”提供“农业产品保险”、“农业季节保险”、“大灾保险”等农业保险金融产品,极大化解农业供给侧改革风险,确保农业供给侧改革顺利实施。
https://p4.itc.cn/images01/20220816/061f34659776412cb47e129dae8e5590.jpeg
其三,极力推动农村金融机构服务理念创新,消除涉农金融创新的一切障碍,使涉农金融机构指导思想和行为方式更加适合农业供给侧改革需要。涉农金融机构应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党中央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政策要求保持高度一致。具体说:应组织专门力量,积极研判农村产业经济结构变化新趋势,准确评估农村金融服务风险状况,把握金融服务“三农”风险点,制订正确农村金融服务政策;同时,正确看待农村金融风险,采取有针对性防范风险措施,增强农村金融服务信心;并建立一整套激励相容的金融服务“三农”考核机制,切实调动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农村金融机构成为农业供给侧改革如期达标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