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完全是城市孩子的教材折射教育的城乡差别

(2022-08-04 09:42:01)
标签:

时评

作者童其君系中国知名时事评论员

在云南昭通彝良县海子镇向阳小学支教的侯长亮,遇到了问题。侯长亮认为,如今的教材“完全是城市孩子的教材,站在城市孩子角度去编写的教材,很少有贴近农村孩子生活的元素”。他觉得应该把符合当地的乡土内容编写进语文、数学等主课中,融合到主课对应的试卷练习中去。(7月19日中国新闻网)

https://p8.itc.cn/images01/20220728/5c873ccdd0394495b40463fe36a005dd.jpeg

统一教材本身就是教育公平的基础,这句话没毛病。针对如今的教材“完全是城市孩子的教材,站在城市孩子角度去编写的教材,很少有贴近农村孩子生活的元素”的客观事实,并非一句“至于在教学过程中那些与乡村孩子生活有差异的内容,是教师应当去想办法解释、说明的部分”“不是说教材里面不懂,我们就把它逃避掉,换一个懂的东西来替代,那不懂的还是不懂,这反而是更不好的”所能解释的。这折射出教育的城乡差别问题。有不少父母和孩子,都愿意走出大山挤到大城市里生活,在教材中描绘出大多数人想要看到、见到和生活的“高档场所”,并不是什么大错特错,但是完全是城市孩子的教材谁又能否认我们的教育存在的城乡差别倾向呢?

https://p6.itc.cn/images01/20220728/32e9e880a3a548c0a717e5b5a92d3a24.jpeg

读书可以使学生足不出户便知外面的世界。不得不承认,一定的城市元素是山村孩子学习过程必不可少的,也无可厚非,因为对他们的成长也有帮助,但是对城市孩子的教材的重视走向极端,比如在语文、数学等科目对应的练习、试卷中,城市元素的比例太高——随便一个习题都是以“高楼、电脑、汽车、超市大商场、娱乐场所、博物馆……”为描述对象来出题,几乎没有以“田野、干农活、放牛、砍柴……”作为描述对象的题目,这就不仅是教育不公了,而是差别太大了。

https://p7.itc.cn/images01/20220728/7331650efed846d798db55405a386b53.jpeg

日出照亮大地,读书清醒头脑。不患寡而患不均。教育公平涉及起点公平、机会均等。没有农村“最短的木板”向上发展,而只有部分人的珠峰式拔尖,就会遇到发展中国家向上攀爬的过程中最容易遇到的“拉美化陷阱”,这一幕在拉美国家曾经多次上演,一度接近发达国家的墨西哥、阿根廷,因为没能处理好社会公平问题,甚至倒退到不发达行列。黑暗不会自行消失,熄灭的灯必须重新点燃。所以,农村教育公平,我们是否可以做得更多?这不仅仅是个教育问题,还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中国的未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