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自清系中国知名时事评论员
据媒体报道,自1978年至2014年,我国共有352万出国留学人员。仅2018至2019年年我国出国留学学生就高达近100万人,出国留学热,呈逐年上升趋势。
国人愿将子女送往国外留学,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学习成绩不好,企图走“曲线救国”之路,在国外上一所好大学;二是高考没有考好,顾及面子,不想复读,又不甘心在国内上三本;三是学习成绩优异,家庭有经济势力,希望到国外开眼界、镀金。其中,前两类占60%以上,这说明大多数“留学生”家长,过分看重送子女出国读书荣光,把留学当成一种炫耀,这该到冷静思考之时了。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8/9a6096bb2c494bbcbf4db40dc6766d18.jpeg
传统意义上,出国留学学生应该是国内第一、二流名牌大学的优秀学子及各条战线优秀人才,他们或通过考试被国外名牌大学录取,或被公派到国外与现职专业相通大学进修。这样的留学生,在人们心目中有含金量、份量厚重,也令人羡慕,的确值得家人荣耀。
然而,当下一些留学生,大多为国内二、三流大学生,甚至还有高中生,为逃避国内中、高考或就业压力,提前 “溜”到国外去。美其名曰“出国读书深造”,其实不过是家人为缓冲一下眼前的“尴尬”,使一贯要强的自己暂不“丢脸”而已。至于将来能否学有所成、抱个“金娃娃”回国光宗耀祖,那就得走一步看一步了。此类“留学”在人们思维定势中,只能算是“溜学”一族,不声张也罢,本人和家长应保持“平常心”,更不应与传统留学相提并论。
值得一提是,留学并不适合所有的家庭,送子留学固然能开扩视眼,感受异国风情和文化,确具条件无可非议。但从我国80、90后出生一代多为独生子女看,无论生活自理,还是心理适应能力普遍较弱,在国外学习、生活等都让父母担忧。不客气地讲,多数送子留学家庭的经济条件并不很好,有的耗尽所有积蓄,带有极端盲从而去。而将一些未成年、自制力不强、生活自理能力极差的孩子送出去,无疑让子女自找罪受,又为家庭增加了沉重负担,最终得不偿失。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8/d8ae70b530a743798b580e69329a8055.jpeg
有媒体调查发现,中国留学生近半数感到孤独,对留学生活极度不满,尤其负面情绪明显。仅在韩国的500名留学生中,自我身心状态形象描述无聊的为177频次,占35.4%;压抑的157,占31.4%;彷徨的占28.6%;郁闷、困惑和无奈的分别占27.4%、25.4%、25.4%。而反映愉快、幸福、开心的占比分别只有15.4%、7.4%和6.4%。且国外很多安全隐患,令家人始料不及,仅去年中国留学发生事故上千起。谁能保证自家孩子出国后在愉快、幸福和开心之例?“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不知当今酷爱子女的国人,看了留学生在异国他乡发生的悲剧后,能否扪心自问,难道完全怪孩子,自己是在为子女长远打算?其中又有多少攀比、虚荣和炫耀的成分?
有理想、有抱负,难能可贵,国人历来推崇人往高处走。假如自家经济状况十分优越,孩子在国内确有生存障碍,借“留学”送出去“遛一遛”、“玩一玩”,花100万就当子女长见识尚未不可。可有的家长明明知道孩子年岁小,生活自理能力差,孩子本身又不愿出国“留学”,送出去是不得己而为之,自己为此牵肠挂肚,常常长夜难眠地思念,并暗自落泪;也十分清楚子女“留学”的学校在人家那里根本不起眼,实属3类以下的“野鸡”学校,却偏在人前夸耀“学校多么好,孩子如何争气,学习成绩怎样的突出,送子‘留学’决定是正确的”芸芸。就像从事着一项多么伟大的工程,俨然以同龄人中的“骄子”、“功臣”自居。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8/930f3c63b070483088281c6981a7928f.jpeg
其实,在多数人眼里,出趟国与出一次远门差不了多少,出国留学与在国内学校奋发学习没有太大的区别。俗话说“是金子在哪都能发光”,优秀人才在国内同样有施展才华机会和天地。说得难听点,“烂泥扶不上墙”,到国外也是徒劳,即便留学成了“海归”又能怎样?且不说现今送子留学这件事,社会反应并不觉得有多么的“高大上”,反而很多时候由于家长过分炫耀而遭人唏嘘。相比之下,人们对积极参加国内高考、读大学和研究生等优秀学子,反而增添几份敬重。尤其是那些学业优等、家庭优越的孩子,在千千万万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着实令人折服。他们才是实现祖国伟大复兴的基本保障,也只有他们才可以撑起中华未来强盛的脊梁。
笔者无意贬低留学作用,过去许多留学生对祖国建设贡献人所共知。只不过在此提醒打算送子女出国“留学”的家长冷静思考,其子女属传统意义的留学,还是“捐资助学”式“溜学”?莫把留学当“要脸”、“荣光”和“炫耀”,更不要再做让子女受苦、家庭伤财的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