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调银行拨备覆盖率你理解银保监会的真正用意了吗?

作者李凤文系中国知名财经评论员
为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国务院再出两项重磅举措。4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普惠金融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分支行综合绩效考核指标中的权重提升至10%以上,鼓励加大小微信贷投放。同时,将中小银行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阶段性下调20个百分点,释放更多信贷资源,提高服务小微企业能力。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3/e5121818b8a344d495d54c207bac9dee.jpeg
拨备覆盖率,是银行提取的贷款损失准备金与不良贷款的比率,是衡量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足,以及财务是否稳健、风险是否可控的一个重要指标。2018年2月,银监会发布《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参考银行机构的贷款分类准确性、处置不良贷款主动性、资本充足性等三个方面因素,将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至120%-150%,并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对银行实施差异化监管要求。而此次调整后,对银行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变化为100%-130%。
事实上,拨备覆盖率监管指标属于逆经济周期指标,在经济上行周期,鼓励银行多提拨备,使银行有更充足的风险吸收能力,达到以丰补歉的目的。在经济下行周期,适当下调拨备覆盖率,能够促使银行加大不良核销力度,释放更多信贷资源,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3/d3b4e86f07594254ad3f945f79dcd973.jpeg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4.5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493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86.08%,较上季末下降1.56个百分点。全国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远超国际水平。但从不同的银行类型来看,却存在较大的差异,大型银行拨备覆盖率最高为234.33%,农商行最低为128.16%,已接近最低警戒线。
不难看出,此次国务院采取的提高普惠金融考核权重和降低中小银行拨备覆盖率“一提一降”两项措施,是落实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的具体举措,主要是促使银行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其重要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提升普惠金融考核权重,有助于促进基层银行机构支持小微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据调查了解,目前一些银行机构在绩效考核上仍旧注重存款、盈利、不良贷款等指标的考核,而对于支持小微企业的考核占比过低,有的甚至没有此项考核内容,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基础行对小微企业信贷投放的积极性。而将普惠金融在分支行综合绩效考核指标中的权重提升至10%以上,通过绩效工资的激励,必将让基层行和信贷人员感觉到支持小微企业“有利可图”,因此服务小微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将得以有效提升。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3/bd76aec4bd4d4efea9bfa7beab462ad9.jpeg
另一方面,降低拨备覆盖率,有助于增强中小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整体拨备覆盖率仍处于较高的水平,在应对疫情对经济冲击的当下,适当予以调降,一是能够促使银行及时处置核销不良贷款,避免风险的积累。二是可以腾出更多的信贷资源用于支持小微企业,尤其有助于提升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服务“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的能力,有助于缓解疫情对中小微企业的影响。三是不会影响到银行的评级,同时也有助于减轻银行拨备计提和盈利增长的压力。
不过,政策的出台关键在于落实,这就要求各银行机构要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及时调整、完善对分支机构的绩效考核办法,切实将普惠金融在分支行综合绩效考核指标中的权重提升至10%以上,让基层行真正感受到政策的优惠。同时各行也要充分利用好优惠政策,加大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努力降低不良率,避免风险的过度积累。
对于监管部门来说,要加强督导,通过审查各行绩效考核办法等方式,促使银行机构将国务院的各项要求真正落实到位,不断提高基层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意愿和积极性,提升银行整体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