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银行房贷利率“变脸”不能太任性 应考虑刚需族利益

(2018-02-03 12:08:23)
标签:

杂谈

作者莫开伟系中国不良资产行业联盟研究员

媒体披露,近日工行、农行、中行、建行等四大行宣布自2月1日起,对广州地区无房或有房已结清的住房按揭利率一律上浮10%,且价高者先得。目前,广州的首套房贷利率在1.05倍至1.1倍之间,部分高的甚至到1.2倍;二套房则上浮15%到20%不等(2月1日《21世纪经济报导》)。

http://p9.pstatp.com/large/5e7e00034cc2c702cb3f应考虑刚需族利益" />

近一年来,商业银行在个人按揭房贷利率上的调整如同上演的“变脸”戏,不断花样翻新和快速蹿升,已到令个人按揭贷款者眼花缭乱和应接不暇的地步。以广州区域为例,自2017年以来,房贷利率一步一个台阶地上调,国有大行最早在2017年4月1日开始上调,当时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将首套房贷利率优惠从8.5折上调至9折。

出现这种现状,更让不少购房刚需族产生担忧:往后个人按揭房贷的利率还会上升吗?按照目前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及各地逐步收紧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加之商业银行个人按揭贷款额度的短缺,可以肯定地说,个人按揭房贷的利率还有进一步上调的可能;对于这一点,城市购房刚需族要有思想准备:做好银行个人按揭房贷长期上涨及审批时间越来越长的预期,短期内不要奢望银行贷款利率会下调。

http://p3.pstatp.com/large/5e86000311eb049c09ad应考虑刚需族利益" />

客观地说,银行个人按揭房贷利率上浮速度确实过快、利率上涨幅度确实过高,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城市刚需购房族的负担。因为,银行执行个人按揭房贷利率存在几个尽人意的地方:一方面,利率上浮不分对象的收入状况,不分是首套房还是二套房,全部“一刀切”地上浮,这未免让一些中低收入居民或进入城市工作的年轻人,的确难以承受。比如在国家严控楼市价格政策下,自去年以来,房价基本被控制住了,没有出现大幅上涨,但因房贷利率一调再调,对于刚需购房者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比如一套房子如果首付3成,贷款400万,按照20年每月等额还款,85折的还款总额是590万左右,而1.1倍则是654万,相差64万。另一方面,个人按揭房贷发放缺乏科学规划,未能保持均衡渐进式增长;容易出现有贷款额度时,银行就猛放甚至乱放,使个人按揭房贷条件掌握不准不严,让一些投机者钻了空子,使个人按揭房贷成了楼市投机炒作的“催化剂”;

http://p1.pstatp.com/large/5e85000335fc5eb6d582应考虑刚需族利益" />

无贷款规模时,银行就千方百计控制,不断上浮利率,让愿意承担高利率付出的购房者先得到贷款,这不仅会影响银行房贷利率的连续性和严肃性,更会加剧银行个人按揭房贷的恶性循环,使银行个人按揭房贷无法步入合理经营和科学管理轨道,始终陷入“斩不断理还乱”状态,对整个按揭房贷带来不利影响。

尤为严重是,这种个人按揭房贷管理模式还会促长不良经济金融后果:它会使不同时期的购房刚需族受到银行不公平的金融服务,不利于普惠金融的真正推广;同时,也不利于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实施和楼市价格的基本稳定,就是说当个人按揭房贷大量投放时会拉动楼市价格的上涨,加剧房企盲目开放冲动;当个人按揭房贷受到严格控制或很少投放时,就会导致楼市销量下降和楼市价格下跌,增加商品房库存,容易导致房地产资源闲置甚至浪费。这些问题都是需要银行及监管当局考虑的。

http://p3.pstatp.com/large/5e850003363baa5ee6c2应考虑刚需族利益" />

显然,就目前银行在个人按揭房贷利率上的管理,笔者不敢苛同,虽然它可能会让商业银行因此赚了一大笔;但从更深层意义上看,它会让商业银行在很大程度上丧失“民生”,损害经营形象,引发民众不少诟病;同时也加重了购房刚需族负担,易引导刚需购房族的不满情绪。

为此,笔者认为商业银行在个人按揭房贷上应调整经营行为,心怀“天下寒士”情怀,把个人按揭房贷当成落实普惠金融的有力抓手,充分考虑首套刚需购房族的利益,制订科学合理、投放均匀有序的个人按揭房贷规划;并根据不同经济地区、不同收入状况、首套房和二套房及多套房等情况,实施有所区别的按揭房贷利率政策,避免因“一刀切”伤及城市购房刚需族及中低收入人群的利益,让他们公平享受银行信贷的“阳光雨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