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加强私募行为监管的针对性

(2017-10-02 10:48:47)

http://p3.pstatp.com/large/3c7c000372f394be5b65

前年,由于投资者对于A股牛市预期乐观,给不少私募投机者以可乘之机,导致非法私募猖獗。为此,北京市相关监管部门正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非法私募整治行动,对中金信安、中金赛富、中投金汇、山西和利已等5家机构涉嫌从事非法私募活动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对北京市整治非法私募行为正向作用应予充分肯定。一方面,整治行动能让更多民众看清私募与非法私募本质区别,增强风险识别能力;另一方面,非法私募披着各种外衣、掩盖违法真相干着非法集资勾当,的确给民众思想迷惑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不利于私募基金健康发展。为此,整治非法私募在当前很有必要,可让更多民众避免陷入“被骗漩涡”和财富打水票结局,影响社会稳定;更可确保私募基金市场健康发展,避免金融秩序陷入新一轮混乱。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是与公募股权投资基金相对应的两种投融资方式,是国际上除银行和IPO之外最流行的融资方式,它主要针对非上市公司,并以不公开方式进行融资,只是在私下里对特定对象进行资金募集活动。自2013年中央明确证监会负责监管之后,2014年初,基金业协会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私募基金备案正式启动,全国经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达到3500多家,管理基金规模近2万亿,其中私募证券基金占三分之一,发展迅猛,私募基金对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发挥了较大作用。然而,由于监管机制不健全和监管不到位,一些备案的和不备案的机构打着私募股权基金旗号,进行非法私募,利用民众投资渠道狭窄,承诺高回报率,对投资者形成误导,构成非法集资或集资诈骗。非法特征表现在五方面:未依法登记备案,或借用登记机构名义进行非法集资;公开向社会大众宣传推介;承诺保本保收益;向非合格投资者募集;金融机构及其从业人员采用“飞单”方式进行销售等等。

http://p3.pstatp.com/large/3c7d00036412264f8f5c

从私募与非法私募定性内容可看出,两者之间界限虽一目了然,但具体整治操作却不是轻而易举能做到的。一是正规私募中包含了一定的非法行为。从北京监管部门查处的5家从事非法私募活动情况看,都是正式登记备案的机构,对民众具有很大欺骗性。且私募基金一般不公开发行,而只是在私下里对特定对象进行募集,这种特点为非法私募基金提供了生存空间,监管难度大。二是纯非法私募具有一定隐蔽性。很多非法机构或个人组织,钻民众投资渠道狭窄空子,暗地抛出保本高收益等诱饵,监管机构难以轻易发现和查处,往往具有多发性和顽固性。三是民众对合法私募与非法私募缺乏足够判断力。私募基金在我国是个新事物,发展处于初始阶段,管理很不完善和规范,导致准入门槛过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良莠不齐现象存在,使民众“雾里看花”,难辨真假,易陷入上当受骗尴尬局面。

显然,鉴于上述因素,在整治非法私募中,应稳妥谨慎实施监管政策:

首先,出台有较强针对性的监管政策,避免发生不分青红皂白、一棍子打死倾向。否则,会打压金融创新,不利于私募基金市场健康发展,更不利于实体企业融资。从目前看,在实施监管政策上应有所区别,针对不同形式的非法私募,制定“疏堵结合”措施,剔除私募基金中非法糟粕,扬其有利企业正常融资一面,将其引向健康发展轨道。同时,对故意打政策“擦边球”、置监管禁令于不顾的非法私募依法从严从重从快打击和取缔,并提高准入门槛和从业人员资质,从源头上控制非法私募,确保民众财富安全。

http://p1.pstatp.com/large/3c7b000374412f7ea364

二是加大私募信息披露力度,为民众提供私募与非法私募明确“指标灯”。利用对全国非法私募进行全面清理整治机会,澄清底数,将合法私募名单向全社会公布,既让民众掌握私募基金发展动态,随时区分合法私募与非法私募,把准投资方向,避免掉入非法私募陷阱。同时,又不采取过火行为,导致民众认识混乱,使民众对私募产生过度担忧,引发“风声鹤唳”和“草木皆兵”恐慌,从而影响私募基金正常发展。此外,在全社会加紧构建立体监管体系,采取联动监管方式,消除单一监管机构和行业协会监管倾向,将私募活动置于全民有效监督之下,增强监管社会威慑力,有效约束私募行为。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体民众对私募与非法私募正确辨识力。相关监管部门利用整治非法私募之机,向全体民众进行一次有效宣传教育引导,并通过各类舆论媒体平台向社会进行私募基金知识普及教育,揭示投资风险,让民众真正了解私募基金投融资性质及投融资方向,能准确区分合法私募与非法私募,在参与私募基金投融资活动中,保持理性冷静行为,消除盲目跟风倾向。并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懂得私募不是大众理财产品,具有高风险特征,不保本保收益,让民众牢记投入非法证券活动资金及相关利益不受法律保护,远离非法私募,避免上当受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