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振奋人心的消息 我国启动燃油车退出时间研究表

(2017-09-10 10:29:05)
标签:

杂谈


 

近几年来,我国汽车产业迅速发展,社会保有量超过了2.9亿辆,各地汽车尾气排放量已占大气污染源85%左右;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城市地区频频出现了光化学烟雾,汽车排放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通过阳光紫外线作用就形成了这种有毒烟雾,最突出的危害是刺激人体眼睛和上呼吸道粘膜,引起发炎,严重的引起哮喘、头疼、肺气肿等疾病,甚至使视力和中枢神经等受到损害。而新能源汽车全面推广使用后,这些问题将大大缓解。

http://p1.pstatp.com/large/39b600036c1bb7cbb3e6我国启动燃油车退出时间研究表" />

汽车生产由过去的大批量流水生产,向充分协作的智能制造迈进,个性化定制就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唯有大力摒弃燃油汽车、加速新节能汽车研发,才能推动汽车工业的发展。最后,有利于减轻排放,降低染污,为人民群体身体健康和经济可持续增长奠定坚实基础。据资料,我国每年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大约在2.4亿吨左右。 另外,还存在一些体制机制障碍。如果不取得实质性突破,我们有可能再次错过战略机遇期。因而,面对新趋势,必须从短板出发、积极面对,重点关注行业散小乱、创新能力滞后、节能减排及企业战略转型等问题。,才能使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跟上时代步伐。再次,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愈演愈烈,汽车产业生态和竞争格局面临重构,意识产品形态和生产方式深度变革,汽车产品加快向低碳、电动、智能化方向发展,汽车正从单纯交通工具转变为大型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

http://p1.pstatp.com/large/39b900006da9cd521162我国启动燃油车退出时间研究表" />

尽管我国汽车产业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某些领域技术水平和国外差距不大,已具备和国外发达国家同台竞技的条件。但创新能力依然滞后,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很多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尤其,在新能源汽车方面还缺少正向研发的纯电动平台,动力电池尚未取得革命性突破,在先进传感器关键部件的研发刚刚起步,整车轻量化、智能化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可喜的是,我国这方面表现非常突出,让世界汽车工业为之瞩目。如截止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突破50万辆,累计推广超过100万辆,在全球市场中占比超过50%。其次,可推动我国汽车产业的重新变局,加速我国汽车工业做大做强的步伐,并让汽车工业成为拉动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http://p3.pstatp.com/large/39ba00005ce6b85b4cb1我国启动燃油车退出时间研究表" />

因而,中央政府层面对汽车产业发展做出新的定位,研究制订出燃油汽车退出的具体时间表和路线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可让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跟上世界经济发展水平,不被世界汽车工业革新时代的步伐所淘汰,让中国始终处于汽车工业发展的最前沿。 就我国而言,是一个汽车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对环境污染更加严重。据公安部交管局消息,截至2016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9亿辆,其中汽车1.94亿辆;机动车驾驶人3.6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超过3.1亿人。很显然,如果不对现有燃油汽车进行更新改革,不及时推广新能源汽车,染污范围会越来越广,染污程度也会越来越严重。

http://p3.pstatp.com/large/39b700034bbc27393dbf我国启动燃油车退出时间研究表" />

这则消息,意味着以传统燃油作为的动能的汽车退出历史舞台已为期不远,低碳化、电动化、智能化汽车将取代传统能源汽车成一种趋势。从当前看,这既是汽车工业发展不断从低级向高级阶段演进的必然进程,同时也是应对人类对环保要求不断提高的形势所迫。全世界每年生产上亿辆汽车,传统燃油排放的尾气及染污物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对人类健康生活也带来巨大影响。 近日,在2017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会上,工信部辛副部长发表了主题演讲,它表示许多国家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在新能源、智能网联产业加快产业布局,抢占新一轮制高点,一些国家已经制订了停止生产销售传统能源汽车的时间表,目前工信部也启动了相关研究,也将会同相关部门制订我国的时间表,这些举措必将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环境和动力发生深刻变化。

http://p9.pstatp.com/large/39ba00005c93c4453f16我国启动燃油车退出时间研究表"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