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万庆良突然倒下,广东现首只“大老虎”,系十八大后第3位落马中央候补委员,让人深感震惊和意外。虽然反腐征途上又多了一道亮点,但无论如何,都无法令人兴奋:一方面靠这种方式“打老虎”,“老虎”祸害社会难以禁绝;且不在监督机制上用力构筑,官员会“前腐后继”,还会有更多“苍蝇”“成长”为“老虎”。另一方面,它再折射官场上还潜藏着更多“万庆良”之类的“大老虎”,反腐形势依然严峻,党和政府必须做好长期与腐败作斗争的准备。
可见,我们还远没到为捉住多少只“老虎”而沾沾自喜和庆贺的时候,更不能因为打了几只“老虎”就感觉反腐能力有多高了、反腐机制有多健全了。而更多的应是对目前官场贪腐泛滥严峻形势的深深忧虑,应该为当今社会产生如此多的“老虎”而蒙羞,尤其要对产生如此多“老虎”的机制根源进行深刻反思。
万庆良之流之所以能成为“万庆良”,从一只“苍蝇”蜕变成一只“老虎”,有一个慢长过程;到了副部级以上高管,要“过五关斩六将”,通过激烈官场角斗和厮杀,才能脱颖而出;而每次获得提拔和重用,为何就没人发现其贪腐问题?当然,我们也不能因为其变成了“老虎”,就将他们的过去说得一无是处;有理由相信,在为官初期,其本性不是贪婪的,其为民请命、为社会做贡献的理想与责任也应该是强烈的。只是由于受到官场各种潜规则以及社会腐败环境的腐蚀,因其“定力不够”、“抵抗力不强”,成了腐败的“傀儡”,自身负有不可推卸责任。但反过来看,却反映了一个致命社会监督机制问题,这类老虎在台上的权力有谁去监督和制约了,同级纪委和监察部门能监督得了吗?如果在其还是“苍蝇”时就形成了一个官员权力有效制约机制,将其权力真正关进了制度“笼子”,实现了权力运作公开化、阳光化,其贪腐的手哪敢随便乱伸?如果乱伸必被当场捉住并现形。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环节不能忘记,这些官员每次擢升,除了“工作能力和业绩”突出之外,在其“成长”过程中总少不了赏识和提携他们的领导们,没有贪腐的“伯乐”就没有腐败的“千里马”。这凸显了官员遴选机制的漏洞百出,下级官员只需对上级官员负责,把上级官员“服侍”好了,“打点”到位了,投其所好了,晋升机会自然有了;这种由上级决定而不听下级和民众反映的官员选拔机制,误国害民不浅,上级官员既是害人者,也是受害者,加剧了官场腐败泛滥。且看广东省委组织部某官员在宣布万庆良任广州市委副书记评价时就不吝赞扬之辞:“原则性强,公道正派,团结同志,作风务实,谦虚实干,廉洁自律”,唯独没有民众和社会的评价;这种评价在当时听起来肉麻,现在却让人感觉是笑料。是的,不少已被查贪官,在其仕途获得晋升的时候,上级官员多有溢美之词,似乎都是“圣人”和真正的人民公仆。当然,我们不能由此无端揣测万庆良是不是给相关官员进行了“利益输送”,但给当事组织部门官员“大打三板”,追究其用人失察之责也不为过。这反映出我们官员考核和选拔机制到了非彻底改革不可的时候了,一个官员的选拔晋升要听社会和民众意见,由民众决定其是否升迁,而不是听上级官员意见,涤荡官场“唯上不为下”的腐污风气;并建立官员推荐责任追究机制,对上级领导看重和任命的官员,如果出了贪腐问题,一并追究行政和刑事责任,杜绝官场裙带人情提拔之风,使上级官员学会用慧眼从思想品德、行为全面权衡一个下级官员的任用。
中国反腐路曲折慢长,反腐永远只有进行时,万庆良倒下,还有更多的“万庆良”在位或“万庆良”的后继者;祈望执政党永不放松警惕,不能有丝毫懈怠,扎紧体制机制防范篱笆,不让更多“苍蝇”飞出而变成危害社会的“大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