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前年9月,马凯副总理在江苏调研时强调,各级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要共同努力,以抓铁有痕的精神把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并产生实效,着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同时,再次提出七项具有较强针对性政策措施。在笔者看来,马凯副总理的要求和提出的政策措施既是对近年来国务院提出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政策的继续深化,也说明金融在支持实体经济上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更表明目前我国实体经济赖以生存的金融生态环境仍未好转。
中央政府近年尤其是今年出台了若干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大金融政策,但为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效果却难显现?原因在于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系列“堡垒”没有构成,以至政府、银行、企业在客观经济下行和利益诱惑面前,缺乏定力和抵制力,迷失各自方向,使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各项政策措施次次落空,或见效缓慢。为此,为避免马凯副总理的话再次落空,应下大力气,构筑好思想、机制两大坚固“堡垒”。
构筑“思想堡垒”就是政府、金融和企业等三个部门要同心同德,心往一处想,防止出现“同床异梦”倾向。各级政府从热衷举债投资追求短期政绩以及卖地提高土地财政收入等方面停下来,坚守实体经济离不开政府引导理念,把精力集中到为实体经济排忧解难上来,与金融部门深入企业开展好调查研究,把脉问诊,掌握辖内实体经济资金供需现状以及形成资金困难的原因,及时建立政、银、企对话交流平台,与企业共同寻找解决资金困难和企业发展的路径。同时,想办法减少和取消各类行政收费项目,进一步降低税率,减轻实体经济负担。银行部门从追求信贷大项目、高回报等上面抽回来,坚定没有实体经济兴旺就不可能有金融发展的理念,把精力集中到为实体经济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和金融服务产品上来;消除信贷身份歧视,防止追求“高大上”信贷项目,在信贷扶持上“一碗水端平”,切实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问题;把经营目的转移到互利共赢上来,实行优惠利率,杜绝一切不合理收费,切实解决实体经济融资贵问题。企业从盲目上项目、扩大经营规模以及热衷虚拟投资等方面转回来,坚定实业兴国理念,主动进行技术更新和产品升级,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赢利能力,遵守信用,不逃避债务,与政府和银行保持良好关系,从而获得持久金融支持。
构筑“机制堡垒”就是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协调行动,在金融风险补偿机制和担保体系以及激励监督上有所作为,调动金融部门支持实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防止“只打雷不下雨”倾向。各级政府从喊口号和把实体经济发展全部推给市场等不负责任现状里解脱出来,积极行动,发挥政府引领作用,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建立政府、银行、社会民间组织共同出资的信贷风险担保基金和信贷损失补偿基金;同时,建立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政策性担保公司,专门为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形成信贷风险和信贷损失提供补偿和担保,消除金融部门支持实体经济后顾之忧。金融监管部门从只出台政策措施而不管政策措施是否落地生效等麻痹大意现状里挣脱出来。央行既注重按国务院意图出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货币信贷政策,同时也要加强对货币信贷政策实施效果的调研,防止银行部门在执行政策上走形变样,对蓄意歪曲货币政策的银行机构进行相应政策制约;并适时修订货币信贷政策,确保货币信贷更接地气并产生实效。银监会按中央政府要求以及央行货币信贷政策,加大跟踪监管力度,对执行中央宏观产业政策阳奉阴违或打折扣的银行机构高管实行严厉处罚;同时,修订不适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某些监管政策,进一步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和放宽单户贷款按资本金比例控制的规定,提高中小银行支持实体经济能力。保监会应督促保险企业根据实体经济困难现状,开发新的具有综合保障功能的保险产品,为实体经济生产及经营全过程掌握“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