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遏制铺张浪费须扎紧制度篱笆

(2017-02-04 11:31:14)
标签:

杂谈

当前,仍有不少单位铺张浪费,助长了腐败,败坏了社会风气,民众深恶痛绝。究其根源有三:一是财经制度滞后,留下了铺张浪费“真空”;二是公款消费缺乏透明度,造就了铺张浪费“空间”;三是公共项目投资程序违规,铺就了铺张浪费“通道”。对此,根除“公家”铺张浪费顽疾,还得从落实制度入手:

加快修订完善财经制度速度,扎紧制度防范“篱笆。公家铺张浪费泛滥在于财经约束机制不健全,不少财经制度被当成了摆设,给浪费行为留下了漏洞。当前,应加快修订完善《财政预算法》,硬化财政预决算责任约束,充分体现预决算公平正义、注重民生的社会属性,从制度上堵塞浪费。同时,加快规范财务运行的财经纪律制度的修订、完善和落实,确保各类制止铺张浪费的制度文件落地有声;并加大查处力度,对违背财经纪律、铺张浪费行为一经查实,不管级别多高,严格追责,绝不姑息迁就;对举报有功的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形成严厉打压态势,使铺张浪费行为无处遁身。

加大公款消费社会监督力度,扎紧公众防范“篱笆”。公家铺张浪费在于公款消费缺乏公开透明的社会监督,其财务收支往往在“暗箱操作”状态下进行,有些甚至是“一把手”一支笔审批,公众没有参与权和话语权,更缺乏监督权。对此,确保公款消费体现节约、效能、效率原则,除制订制度加大对单位“一把手”行为引导和权力监督外,应规定各单位将公款消费内容具体化、公开化,提高开支的社会透明度,并实行社会公开听证,赋予民众话语权,接受公众有效监督,消除公款消费监管盲区,实现公款消费全程“阳光化”,使铺张浪费的腐败行为无处容身。

提高民众公共投资决策参与度,扎紧程序防范“篱笆”。公家铺张浪费能大行其道,原因在于公共投资民主决策机制残缺,使许多投资项目决策“长官意志化”,也使各种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成了权力寻租的“乐园”。对此,应加快构筑投资决策民主监督体系,实现公共投资决策民主化、程序化;加大对公共投资的民主监督力度,调动民众参与决策的积极性;并建立健全有效的社会公共投资奖惩考核机制,实行投资项目程序、资金、质量与政绩直接挂钩;对投资项目程序违规、权力寻租造成损失的严厉追责,用民主决策监督体系构筑防范铺张浪费的坚固“屏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