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整形日本(简体版) |
京报网
www.bjd.com.cn 日期:2008-03-03 14:10 网络编辑 :
实习生朱冠楠
做流行文化研究,最重要的是选取样本。在这本书中,这样的样本堪称驳杂:“纯爱小说”、《电车男》偶像剧、安部公房的小说、枕草子以及日本的地下铁与新干线……读这本书的踏实感来自于,虽然流行如新干线一样一闪而过,但是有这些流行样本留存,人还可以定神去想。而城市空间的样本选取,让人特别能感受到它们对流行文化的形塑:两个相恋男女,会在新干线经过对方所住地时用摄录机拍摄留念,以寄相思,这无疑又为日剧浪漫爱情增添了新样式。而在新干线的速度之外,人们又在小火车与路面电车上,衍生开一种慢下来的哲学,缓慢中感受着永远无法释怀的乡愁。
和日本有关的西方样本也在涉猎之中。不是与日本传统有关的《最后的武士》与《艺妓回忆录》,而是直接切近当今日本的《迷失东京》。西方人的《迷失东京》,最终翻转为日本人的东京迷失,这样一部从西方视野拍出的电影,在汤镇兆这里,成为了解读日本人当代精神状态的简捷路径。作者在几种样本的比对中发现:《迷失东京》中,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发展,都是以日本最为西方认识的两位流行作家的人物为蓝本。男主人公的角色,恰似从村上春树的小说中走出——都对疏离处境不做直接抗争,有道德的无力感。而女主人公,则是吉本芭娜娜世界中“少女”文化的再现符号。
流行之风起于日韩泊至港台,在这本书中成为不争的事实,但作者也同时指出,吉本芭娜娜的“少女文化”与日本流行的Kawaii 热潮其实在香港难以生根,港女的代名词是更接近于日本王牌综艺节目中的“计算妙子”的角色——不单要赢,更要通吃。
“读《整形日本》,我们不单读到了一个似乎熟悉实则陌生的日本,还能借鉴到这个当代亚洲第一文化输出大国,思考中国自己的路向。”《凤凰卫视》文化评人梁文道这样称道这本书的意义。不过,作为“港产日本通”所写的书,在成为大陆简体字版之时,大概还需要一些语言的转换。否则,一些非常港式的语言表述仍然不免让人读来生涩,包括对有些译名的解释,总让人有猜度之累。既然汤镇兆在后记中说,下一步的希望是像时尚生活的欧阳应霁、写电影音乐的罗展风那样在内地拓展一片天空,那他还得学会,将港式中文向普通话的中文再靠近一些。
出處:《北京晚報》08年3月3日
前一篇:转:日出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