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概许多喜欢做饭的人都像我一样,在做中餐的时候很少用克数来衡量,大多调料都是估计着放,多点少点并无大碍,而且可以随时尝一下是咸了还是淡了。尤其是做面食,活面的时候逐渐加水,用手感觉着面的软硬程度,等面团硬度合适了,却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加了多少的水。所以很难让人作个参考。开始写博客时,用的最多的词就是“适量”,朋友总在说你的菜谱并不祥细,所谓适量到底是多少呢?我也有些挠头,这中餐的调料该怎么确切呢,即便是确切了,个人喜好咸淡程度还不一样呢,要怎么称量呢?最近我发现这事儿也不难,把10个大小不同的量勺摆在眼前,电子称随时贴身,也是可以做到的,不过对于新手而言,参照方子外在也许会万无一失,但对于个人的口味来讲可能会有差别,只能当个参考逐渐地实践。现在的我,似乎也养成了习惯,做东西前会先把称量工具摆在眼前,随手用随手记,这也是写美食博客的乐趣之一吧,于自己,于别人,都是一件有益而无害的事儿。
今天做的是锅贴,小时候在郊区的家里就一直这么做,直到后来参加了工作来到了北京城,去洋桥的左邻右舍吃了顿褡裢火烧,才发现这两样东西惊人地相似,以前只知道锅贴,不知道还有个名为褡裢火烧的,这个褡裢火烧应该是因其型而得名,端上桌时都是连排在一起的,但吃起来很容易将其分开,但就造型而言,和我家的锅贴如出一辙。后来又发现许多人做锅贴都是将其两端捏成闭合样的,与饺子差不多,但是都弯成月牙状,于是觉得妈妈做的锅贴并不正宗,更偏向褡裢火烧,我倒觉得这两者基实并没什么本质的区别,都是一种油煎食品,色泽金黄,焦香四溢,咬上一口馅料汁多流油,只是造型和软硬度上有点差别罢了。或许有更精细的区别,我还尚不得知,享受着这样的美味也就懒得去追究这样或那样的同与不同了。
锅贴制作起来并不麻烦,而且吃带馅的主食可以少炒两盘菜。许多美食都是想起来觉得很麻烦,但真正按步骤一步步地实践起来,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
面团:普通富强粉450克,水300ML(面活好后如果有些粘手,可适当加少许薄面)
馅料:绞好的猪肉馅250克,韭菜160克,鸡蛋1只(在热油中滑散成小块),盐1/2茶匙+1/4茶匙,老抽1茶匙,鸡精1茶匙,芝麻油5ML,食用油15ML,十三香1/8茶匙
蒸制时所需辅料:食用油2大匙,清水约60ML

做法:1、面粉加水搅拌成片状,揉成面团,室温下松醒20分钟备用
2、韭菜切末
3、锅中加少许油烧热将鸡蛋滑散成小块
4、将馅料的所有原料加入大碗内搅拌均匀
5、面团分成两块,方便操作(直接用一块搓成条也可以)
6、取其中一块面团揉光滑后搓成长条,切成约30个小剂子(两块面团做约60个,两锅)
7、将切好的剂子沿切面分别按扁
8、按好的剂子擀成中间厚两边薄的饺子皮状
9、将擀好的皮包入适量的馅料
10、由中间向两边捏紧,两边边缘不封口
11、将所有的剂子捏完摆放在排子上
12、平底锅烧热倒入食用油2大匙,用姜片均匀地擦在锅底
13、将捏好的锅贴整齐地摆入平底锅上,煎两分钟左右
14、向锅中倒入60ML清水,盖上锅盖焖约五分钟左右
15、打开锅盖,见水份消失,将锅贴翻个,底面金黄即可出锅

小贴士:1、活面时,在活成面团后,依据面的吸水性不同,可适当加些薄面,以免粘手
2、肉馅中加些鸡蛋碎,馅料会更香浓
3、锅贴下锅后,一定要先煎一至两分钟后再加水
4、煎焖锅贴时火候不要太旺,一定要始终保持中小火,否则不熟的话就会糊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