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弟子规》的父母读本(4)

(2014-06-19 21:23:23)
标签:

育儿

分类: 读经教育

(接上期)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这两句的解释是: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公物虽小,也不要私自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公物,缺失品德,就会让父母伤心。

我们做父母的在教育子女的时候往往会走极端,不是说:事虽小,勿擅为吗?那就让孩子事无巨细都要和父母汇报,因为如果擅自行动,就会犯错,如果犯错了,就会让父母担心,孩子的本份也就失去了。这是很多父母的教育误区,孩子永远是在错误中成长的,可以说没有错误就没有成长。一个从来不犯错的孩子,是永远不可能真正成长的。中国的传统教育往往在规避一切错误的风险,仿佛我们生下来就是为了和自己的错误做终身的斗争的,这样会给我们带来一个假象,那就是父母不会爱有错误的自己,自己身上的各种错误也是十分羞耻和需要改掉的。如果在做事过程中犯错,是会让父母伤心也会让自己变成一个不孝顺父母的孩子。

事情真的是这样吗?恰恰相反。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有错误是在所难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切忌因为孩子的错误而否定孩子本身,应该让孩子学会掌握自己的行为,在一定范围之内,甚至要鼓励孩子“犯错误”,这样才会让孩子将来少犯错误。

我们会发现很多长大的孩子,非常胆小,谨慎,不敢参加竞争,没有主见,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都要看一眼父母的表情,父母点头微笑,孩子就坦然行动,父母若是面无表情或者面露不快之色的时候,孩子就立即噤若寒蝉,摇头拒绝。

家长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好听话啊,可惜,听话的孩子未必就是好孩子。今年韩国的一场海难,就是缘于孩子们实在太听话了,听到“待在船舱不许动”之后,绝大部分孩子都静静地待在船舱里,一点儿逃生的意识都没有,直到船舱进水,才知道大事不好。

所以,作为父母也需要反省一下,自己平时是不是在用自己的头脑代替孩子的头脑行事和思考?千万不要以为培养出一个“应声虫”就是好事,应该允许孩子在一定范围之内有自主权。

父母不妨可以这样教育孩子:1,今天你是穿这件。。。还是穿那件。。。?让孩子自行选择。2,你能告诉妈妈,为什么想到这么做吗?说实话我都没有想到啊。(遇到孩子做了自己的决定之后,父母不要先评价他决定的对错,而是肯定他主动做事,不怕失败,不怕困難的态度,然后再根据这件事,细细和孩子分析利弊。

这样会让孩子很乐于和父母进行沟通,也会从中受益。

所以,“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的正确理解应该是:在孩子自己做事没有把握的前提下,学会尊重父母的意见。在外面待人接物,如果长辈在场,也要先征求父母的意见,不要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做主。同时,家长要鼓励孩子在能掌控的范围内,挑战自己的能力,有勇气自己做主,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但同时要做到事后和孩子沟通交流。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这句话是要家长注意公物和私物的区别。自己的东西孩子要学会妥当保管,但也不要自私到完全不和大家分享,家庭的公物要用过放在原来的地方,切不要因为自己的喜爱,私自藏起来。古代都是大家庭,兄弟姐妹众多,公用的东西也会有不少,所以这点会特别提出来。对于现代家庭来说,父母要注意自己的东西,孩子的东西以及公物的界限。有的父母会任由孩子翻自己的包,下班回来孩子就会随便翻妈妈的皮包,然后把里面自己喜欢的东西例如精美的卡片,别人送的礼物之类的,拿给自己玩儿,这时候父母要善意提醒,让孩子知道即使自己想要,也应该先征求对方的意见,慢慢的孩子就会明白父母和自己是独立的两个个体,大家彼此都需要受到尊重。

同样的,做父母的当然也不能随意乱翻孩子的东西,随意拿孩子的玩具。有的父母会认为孩子是我生的,他的书包里有我认为影响学习的小玩具,就悄悄的收走了,这样是不尊重孩子的体现,将来孩子从你的钱包里私自拿钱,你也不要说他不好,因为他是在和你学习。

所以,父母不希望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就不要做,这样才能从行动上引导孩子,做孩子的好榜样。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