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留学感想

(2015-02-08 19:35:52)
标签:

教育

分类: 留学咨询
在办理留学过程中,我往往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家长,每一次我都会提醒自己不要带有任何评判,认真的面对每一个案例,但我知道,在办理过程中,我的确会沾染上个人的喜好。

例如,我会比较喜欢和好说话的家长打交道;我会不自觉地疏远那些说话比较严厉和刻薄的家长;我会很开心的帮助那些无比认同我信赖我的家长;我也会比较被动的,甚至有点小抱怨的对待有些带着审视眼光看我的家长。。。

这些都很正常,我知道人和人之间会有一个频率的契合点,我一直提醒自己,不要带有个人色彩来做事,正如一个优秀的老师,他会爱自己所有的学生一样,面对客户的时候,我也应该发自内心的爱他们。

但我知道我真的做不到,起码我现在做不到。在遇到特别挑剔的客户时,我好几次都想说:我退款,咱不做了成吗?当然我知道这不成,钱已经收了,事情办到一半,你岂能半途撒手?于是硬着头皮继续。但我发现,往往这类家长的挑剔,让我变得更加严谨,他们的认真和不依不饶,让我变得更加的谨慎,更加注意细节。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我应该感谢他们,从赞扬我的家长那里,我收获了信心和动力;从严苛我的家长那里,我收获了规则和严谨;这两方面都缺一不可。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观察,我会发现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凡是特别对我脾气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往往十分优秀,凡是特别苛求我的家长,他们也爱苛求自己的孩子,反映出来的现象就是,孩子比较胆小,缺乏自信。而且特别矫情的家长,孩子出去之后,也会有层出不穷的事情出现,概率之大,让我咂舌。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人性中的习惯模式在引发这一切,归根结底,一个特别容易打交道的母亲,她的孩子和家庭也很大度和少纠结,如果通过生命的完整观来看待这一现象,比较容易解释的通,其实不是我个人会对此有什么评判,而是一个纠结的人,到任何一个外界都会纠结,引发一系列困境也不会觉得突兀。

我常常教育女儿,为人要简单,快乐,不去用负面的东西揣测别人,这种有意无意散发出来的正面乐观态度,往往会不自觉的为自己铺开了一条大路。

人和人之间的相处也是如此,我很感谢上天,遇到的各位家长绝大部分都是很善解人意,基本上对于我的各种服务都很满意,很少有不停挑剔的,反过来,即使遇到不停挑剔的家长,我想我也会努力应对好,这也是为人之本。

我做留学心理辅导,并不仅仅是帮助拿签证,拿录取书,我和父母以及孩子之间的交流往往更加重要,而这才是我最看中的地方,我甚至会奇怪,为何会有家长这样问我:拿不到签证,我找你有什么用?我想,她的问题没有错,只是带孩子出国的目的不是出国,我却不知如何和她阐明这个道理。

签证是出国的必须手段,就好像我们要出国必须买好机票一样,但无论是签证,还是机票,还是别的什么技术手段,那也是出国的手段,而非出国的目的,它们只是让孩子离开中国,到达想去的国家的一个必须手段,可是我很想无数次的提醒家长——你要了解的不能仅仅是如何拿到这些必备手段,而是你为什么要带孩子出国,为什么要让孩子在6岁,8岁,14岁的时候出去,你有没有做好这些准备,您有没有看到孩子的内在究竟发生了什么?

有些孩子在国内的时候,父母教育就有问题,孩子很胆怯,没有自信,妈妈并不认为自己有任何教育问题,反而把所有的问题都推给学校,推给现行教育,可是我很想告诉她,你这样带着孩子出国,你本身的问题不解决,到了国外难免会引发更多的问题。我也深深为这个孩子担心,在国内孩子还有父亲和其他亲人可以缓解,到了国外天天面对的就只是一个吹毛求疵的妈妈,刻薄而悲观的妈妈,孩子该如何面对呢?

我们做华德福教育的体验营,也是希望给一部分家长增加海外生活学习的经验,至少一个月的时间,足够让大人和孩子体验到国外生活的不易,也许经历了这样的一切,你才会了解国外到底是怎样,好或者不好,适合或者不适合,会更加有发言权。但是这种经历也未必就能成为判断的标准,因为孩子是不断成长的,他们看世界的眼光也在不断变化。

我们不能单纯听从大脑的判断,我们需要做到的是做好心的准备。

改变从心开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生病
后一篇:紧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