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9月16日感悟

标签:
杂谈 |
分类: 境由心生 |
很多有着丰富经验的人会告诫迷茫中的人说:这个是不需要的,那个其实也是不需要的。
事实的确如此,在经历过无数的追求和探索之后,我们常常会发现,那些我们当初拼命追求的东西,其实是不需要的,那些我们当年引以为骄傲和自豪的东西,其实并非如此;那些我们原以为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待时光流逝慢慢打磨之后,才发现原来并非如此。
转了一圈,我们会发现:这些其实是不需要的。于是当成金科玉律,试图一次又一次的传递给别人。
这是我们经过了千辛万苦收获到的真理,我们愿意分享给别人,但在分享中我们往往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我们试图让别人达到和自己一样的结果却忽略了我们那份长途跋涉的辛苦。
没有经验是不需要的,也没有什么不是自己的收获。不追求物质就不知道精神力量的可贵,不经过受骗就不明白如何保护自己。。。
佛陀经过各种苦行,最后在菩提树下成道,他了知了世间的真相,但他从来不试图让每一个人一下子达到这个境界,所有的经所有的法门都是通向成道的方法,“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要修的苦行,而非知道真相后立刻达到,这不可能。
很多父母也会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我们最擅长的就是用自己的经验来教育孩子,这并无可厚非,但一定要很清晰哪些经验可以直接传递,哪些路一定要他们自己走过。
否则会相当危险。
在任何课程和讲座中,没有老师也没有学生的区分,我更加不认为有教导,有的只是方法的提供,经验的分享,我们自己的方法未必适合对方,我们分享的经验未必可以照搬,你通过念经持咒,他可通过坐禅,你通过登山,他可通过涉水,这中间是没有差别好坏的。
我更喜欢用陪伴这个词。不带有自己的主观标准,一路陪伴着前行,当对方需要支持的时候,我们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帮助他,陪伴的更深意义是让他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而非通过我,这样会减少很多依赖性。
真正的教育者会让对方积聚力量成长起来,而不是永远充当对方的枴杖。
也许在经验分享的过程中,也许在双方的沟通中,有一两句话产生了反应,那也是时间到了,因缘际会的产物,假如他内心里没有火种,你四处飞溅的火花如何能够点燃他?
对孩子的爱,一定要基于尊重。所谓尊重,就是让他学习自己处理自己的生活,这样才能教育出一个主动承担责任的人。
有时候看起来会残酷一些,冷酷一些,但最深层次的爱远非我们看到的表面那样。
孩子长到16岁以上,家长说话的口气就要开始改变,遇到任何问题不能再武断的给出结论,而是用“我们来探讨一下”这样的口气进行沟通和交流。
这个问题,我们来探讨一下。我很喜欢这句话,将自己和孩子放在一个平等的层面,就一个问题各抒己见,最后引导孩子得出属于他的结论。
这样的人生,是主动的人生。
任何走过的路,都是重要的;任何度过的人生,都是有价值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不需要的经历,更没有后悔药,所以不要抗拒自己过往的一切,无论是对物质的追求还是对名利的追逐,这些都没有错误,需要清醒的不是立刻抛弃它们,而是在这份过程中得到属于自己的体会并且超越它们。
等到自己有能力放下什么的时候,放下就是了。
有的人还在追逐属于自己的梦想,可能是金钱,可能是名利,那又怎样?你可以给出自己的经验和体验来分享,但记住你的真理并非他的真理,他需要自己慢慢体验得出属于自己的真理。
有人醒了,有人还在梦里,醒的人就会在一边敲锣打鼓,希望把梦中人叫醒。愿意敲就敲吧,我们的文字,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分享,我们的一切,都是在敲,然而,敲的时候要提醒自己有耐心,告诉自己梦中也是好的,醒来也是好的,一切的一切都是好的,过程而已,这宇宙这世界千变万化庞大无比,没有哪个是对哪个是错,万般的存在一切的万有都有自己的道理,星转斗移,日夜轮回,哪里有一个固定的标准,醒来和梦中也是相对而言罢了。
前两天和好友聊天,她的观点是我的力量有限,我无法影响到成人。这是对于自己的一个信念,能否影响到别人不是自己决定的而是在于他人,有时候你并不知道自己的思想已经影响到了对方,是基于对方而不是基于自身。
我的看法是,我们每个人做属于自己的事情,有人是传道士,有人是行动者,有人默默无闻,有人一呼百应,有人好像太阳,有人好像萤火虫,有人能看到自己的光芒,有人看不到自己的光芒而被别人吸引。。。凡此种种,都是大千世界,都是美妙无比,影响与否不重要,也无需抱着要影响他人的心来做事,很多事情当我们做了,自然会吸引和影响到很多人,但所有这些都不是做事的发心,做事是一种纯粹的状态,仅仅是做事而已。
火燃烧之后,有了光明,也有了奔赴光明的昆虫。这世界上有火,也有飞蛾,由此才有了光彩丰富的宇宙。
所以真正的灵魂教导是不存在的,教导只能是知识和技巧层面,教导永远不可能是灵魂层面的。
以心印心的传法,首先是找到能和自己心相通的心。不通的心无法传递内在的东西,技巧可以传导,语言可以复制,更深的无法教导。
女儿今天给我电话说又要开始新的迷路了,没有人和她一起走,她需要自己独自走至少半个小时到达学校,我估计加上问路的时间远远不止,回来的时候照旧迷路,我回答她,我只能教给你认路的技巧,慢慢你就有了经验自然不会迷路或者少迷路了,但如何克服找路和战胜对迷路的恐惧,只能你独自经验和克服了,没有人能帮你,妈妈也做不到,因为这一切我无法代替。
生活就是走路,我们每个人都走在人生这条道路上,已经走过去的坎坷和弯路不要再回头看了,即将走上的路也无法预知,唯一能够关注的就是此刻脚下的这条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走,迷路也好,认路也好,路就在脚下,学会认真的走路,就是在积累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