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课程的选择——艺术
(2012-08-01 14:51:56)
标签:
杂谈 |
分类: 留学报告书 |
女儿的ib课程中选择了艺术这门功课,结果最后的分数只有5分,算不得低分,但也绝不是高分,她感到很遗憾,说当初要是不选视觉艺术这门功课就好了,兴许总分还能高些。
女儿是11年级学的视觉艺术,11年级的时候所有的功课都要轮流学一遍,然后自己选择出6门最喜欢的课程,她的艺术感觉其实并不很敏锐,也没有任何基础,但当时不知为何,艺术老师很欣赏她,给她的成绩都是6分,并且力劝她选学这门功课,还说她很有艺术天分,艺术肯定能拿6分——所以虽然她并不是很喜欢艺术,但为了分数还是选了。
事实证明她错了。
女儿自12年级就换了新的艺术老师,艺术这个东西原本就没有什么特定的标准,不像数理化那样有具体的对错可以让你打分,本来艺术就是一个天马行空,具备无限创造力的学科,如何让老师欣赏你的艺术造诣,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她的艺术成绩从此一落千丈,据说新来的老师让学艺术的同学一个个的过堂,新老师说原来老师打分标准实在太低了,她指着孩子们的作品说,按照这样的作品你们的艺术最多只能拿3分。
从原本的6分一下子被打落到3分,巨大的心理落差实在让人无法接受。那期间所有学习艺术的同学都拼命努力,每天在大本子上不停的设计,写,画,唯一的目标就是得到新老师的认可,争取最终的成绩能够让自己满意,毕竟3分的成绩实在让人难以接受,对总分也是一个很大的影响。
视觉艺术还不仅仅是绘画,它有很大的空间,综合性特别强,摄影,绘画,设计,总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且老师还会布置不同的主题。
学校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个a3的大厚本子,每一张纸都编上号码,让他们每次的作业都要认真完成,因为这些作品都是要计入最终成绩的。
于是苦难历程开始了。每次女儿都要绞尽脑汁想创意,并且还不能和同学们的一样,当然更不能抄袭网上的东东,她每天做别的功课倒还算轻松,遇到视觉艺术,就开始思来想去,做一个不成功还要做第二个,折腾到很晚那是常有的事儿。
就这样持续了两年,女儿从一个原本还挺喜欢艺术的孩子变成了谈艺术色变,遇到艺术就担心,生怕交上去的作业被老师打回票,要知道那些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作品实在不是解一道数学题那么简单,最后她彻底对艺术放弃希望了,也是,毕竟她不是从小到大学艺术的,对艺术的热爱还没有那么浓厚。
可奇迹也同时发生了,老师把她的作品看了一遍,突然告诉她,如果你继续这样做下去的话,很有可能得6分,最起码是5分。
她又燃起了希望。一门艺术课程要在a3的本子上做至少40页的设计,还要做出至少10个独立作品,然后参加学校的艺术展览,最终由总部的专员面试定成绩。
最后她全部的时间几乎都耗在了艺术上,一副油画就要很长时间完成,还有别的设计作品,脸谱之类的,从创意到完成,耗费了她无数个夜晚。
而且作品需要的材料在当地都很贵,我们回国买好再带过去,缺少什么的时候是最困难的,钱是小事,关键是有时候都不知道临时到哪里去买。
13年级快结束了,老师让同学们把做好的40张作业和10个作品统统照下来,然后用照相纸打印出来,由学校统一寄往总部评分。
我至今还记得带着她在南京找打印社的情景,还好国内打印比较便宜,后来去了新西兰还要补充打印几张,那个价格都贵的多了。
总之,艺术是一门让人又爱又恨的功课,没有专业水平和强烈热爱的同学还是慎重选择,尤其是单纯为了分数,更加不要选艺术,因为结果你会发现在艺术上面拿高分,那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
所以说来说去,选择课程真的要看自己的兴趣,而不能仅凭侥幸心理往分数上靠,否则苦不堪言的结果会等待着自己。
前一篇:送别
后一篇:2012年08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