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贴——亲历新西兰的小学初中高中教育(六)

(2012-05-15 06:46:05)
标签:

杂谈

分类: 借花献佛
懒了好几天。。。其实也有点忘了自己该讲啥了。情人节,小龙女生日。算是告一段落了。
- S$ J0 @* m" o9 N1 P; g
前几天写了一些,结果米有了~ 纠结啊!!0 ^2 ~0 T8 F# k3 I7 E+ d


先说Decile rating% e- x* {7 x/ V' N7 ?* Q, P


很多父母都拿decile说话。decile到底是啥?不妨google一下。
http://www.minedu.govt.nz/Parents/AllAges/EducationInNZ/SchoolsInNewZealand/SchoolDecileRatings.aspx, g. E' N* \0 Z/ c



这是MoE (教务局)的定义:
Deciles are a way in which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llocates funding to schools
The decile rating does not measure the standard of education delivered by a school.% h5 u- M/ C# A2 Z

简单来说,新西兰是一个尽量注重人人平等的国家。大家估计也知道了。所以新西兰教育部也会尽量给穷学校多补贴。富学校自己可以多募捐。
+ s& |% M% `; c# G! J; t
所以,decile和standard of education是两码事!
5 R# ^% F* ?, y- O* d  D" G; Y
那就回到,咋样看学校好坏啊?其实很多人都说了,学校是一回事,最后还是靠自己。这个之前已经说过了,不再废话
9 l* E8 Q* t5 |% I2 N! Z0 z% V: \
* w/ j% v+ T6 y

1 V! ]/ Q, b# w( d+ l
私校,公校?- e( @  Z7 [   F) ?2 O; I( T

前几天又有人问。! F3 Q0 `) m/ q9 Z3 L
2 o1 t# f5 j; }+ F8 S7 S
我很客观的说,上次去st cuth参观,的确感觉他们学生出国率更高。

同样很客观的分析,st cuth大多是富人,那么是因为他们更有钱送孩子出国,还是真的学校push,给提供机会?这个我就不敢说了

不过我的看法是,除非你想孩子出国读大学(澳洲不算哈),如果你只是想孩子在新西兰读大学,那么公私没有任何差别。升学率并没感到私校比较高。
/ v. X+ s; _8 \7 _7 U/ r9 E. S0 K

出国读大学?

有些人会认为,咱已经从国内把孩子带出来了,可以了。有些会觉得,咱只是个踏板,孩子还是要出去更好的发展的。洋人的确有OE (overseas experience) 出国几年见识世界。
! i5 H* W' B1 w6 y# p" f: O9 b
至于一定要送孩子出去么?我还是觉得尊重孩子意见。他们非常想出国,同学都出国,那么做父母的当然要配合。孩子不愿意,也没必要逼。& j0 y; s" w' x2 N* q
" ^9 ]4 A1 k) _6 e" G" m! r* q/ C6 W
只不过,我是想说,不一定非要出国读Bachelor. 别忘了,新西兰的bachelor是三年,而美国是四年(普遍上)。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我个人感觉是,大学很多出去exchange的机会,不妨好好利用,比自己申请要容易一些。喜欢哪个学校,可以毕业后再去进修的。大学是一个比高中更好的跳板,机会更多。大学既然都要读,三年总比四年好吧!' K* a0 \5 g: m2 I* ^3 p) Q3 g

奥克兰大学在这方面我觉得还是很牛的,我们很多的教授都是身兼多职,在美国,英国等高等学院还有新西兰不停的跑。多认识认识可以多了解情况。(相对老公读AUT我没觉得他们的教授又几个是这种在好几个大学兼职的,还是说每个系不一样?这个就不懂了)7 r: }; Z. [! C9 O  @4 Z8 u
1 G2 V4 U/ C! h8 d- B4 V4 z; c, w
) q. L, G6 Z2 H; H8 ?, F! l! |
2 J3 l& a" W  ?% z# W
课程。。。上了大学就安心了?


国内是高中难大学容易,这边正好相反。

别的学科不知道,我就说生物医学的课程。
* X5 `+ R  Q$ x3 ^$ Y6 S+ f
大一的课程,我学过数学108,生物101,化学102,物理106。都是大一最基础的课程, h) }  O1 I% q9 k- D/ W. t( }: X
' T. f. U7 G$ U2 ?$ m
高中,year 12, year 13两年的生物,化学,物理。year 13一年的微积分。成绩也相当不错啦~ 
可是,这高中的内容,在大学,一个paper不仅搞定,而且还多学了不少。7 V( T. ~. o' v; L) N# _5 Q0 N

请允许我分析一下~
高中,就算是一年,基本每周五节课,每节课一个小时。一年是大约40 weeks,刨去乱七八糟,一年的时间,至少180小时课堂时间+自己在家学习3 k- t; ~" H9 c
大学,12周,每周上课4天,每次一小时(其实是50 minutes),两周一次lab三小时(1.5hours/week average). 12x(4+1.5)=66小时上课时间。3 X! R: d$ b4 J# i6 J9 B4 r) b

别忘了,大学是12周就上完一个semester (6周,加休息2周,再六周),等于14周学习时间,然后就考试。要完成高中(不算课外学习)180个小时的内容,plus more! 每周至少要花13个小时才能达到(包括课堂时间),这还只是四个paper的其中一个。别忘了高中至少还有几十个小时的学习,作业,assignment和考试复习时间。0 e9 m3 F; I; Z& N4 J; Q

奥大给安排的时间: 没上一个小时的课,建议花一个小时提前看一遍,上课后1.5-2小时复习。其中不包括studying for exams and assignments. 也就是每个paper, 每天,应该是至少花三个小时,不包括assignments. 四个paper, 每天就要看12个小时的书。一周四天,一周光看书至少要48小时,这还不包括assignments, lab, lab reports等。考试复习咱就不算了。算了更想跳楼。
  k/ M+ M1 k: y% o8 E4 `, ]7 i* s
说这些啥意思?就是说,加油高中学童,认为高中已经累得不可开交的孩子,just you wait! 上大学,特别是奥大,更恐怖。这也就是我之前为什么一直强调,study skills is very important!!!  ]$ u1 y  h1 j: K

也同样这就是我不建议孩子跳级的原因。。。
* ?7 d7 L; a1 J7 k0 v) w

不跳级还是不跳课?6 V9 c6 k6 `& p" ]* U/ F3 X

之前可能有一个概念我没说清,那就是跳级和跳subject的区别。2 b+ ]6 f: z- }$ i3 \, u7 n
4 |: Q/ J$ d( D
简单来说,跳级就skip a year. 比如不上form 7直接上大学。而跳subject是名分还在form 6, 可是读了form 7的课。前者很难,后者其实很容易
( p, Y* z7 i+ k: Y
跳subject我觉得是没问题的,甚至可以提倡一下。早学早完事,学了第二年就多一个空位,可以精修或是学更多。可是跳级我还是不提倡的,因为跳课是一个所谓的‘聪明不聪明’的问题,而跳级是一个身心年龄和社会经验的问题。; N3 C: q  k. R2 y
( W* \# O8 a4 N& j% Z/ \8 X+ e0 M+ o0 z. d
因为我之前说了,我19岁大学毕业,找工作是问题。不找就继续读,读了更是高学历低学龄。除非,就一个劲奔着博士,博士后,今后专心搞科研。男孩也许可以,可是我要说一声:我是女生,我要结婚生孩子的。25岁,博士毕业,听着挺牛,可是真要等到28了才结婚要孩子么?还是毕业就生?那读到博士又为了什么?4 z- y; B0 g2 f- a- Y( O

当然我需要说明几点
1)每个人不一样,每个人的选择不一样。我是一个家庭型的人
2)20,21岁找到好工作的不是没有,我身边也有个别例子,可是大家现实一点,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 T$ j( u) [! k& X- i$ C' O
4 ~  i) h! r. I1 F6 N, n
4 L) Q; y6 D2 O; ~* l
洋人为什么去私校?/ w* a) i2 \; [  L

我也问过一些私校出来的洋人。虽然注重学习是一部分,可是我发现他们选择私校的很重要的两个原因。1)宗教信仰。特别是‘传统老家族’的孩子。不得不说,很多有钱的洋人,其实也是靠先天父母的财产,而这种家庭通常都是历史悠久的老家族了,而这种老家族绝大部分是基督教徒。很多都是父母小时候就上着基督学校,而也会希望孩子也上这种学校。私校大多都是教会学校,公立的貌似没有教会学校,所以想进教会学校的都要进私校。哎这弯绕的。。。把我自己都绕进去了 2)课外活动。私校提供的课外活动非常丰富,可是很多也是‘有钱人的运动’呵呵。  ?( H8 b; y* j5 v; _" g: a8 p
当然也不排除有那种,不想孩子跟穷人一起混的 哈哈" `3 ]0 t8 b. a( n9 G


之前一个网友的问题:8 c! K1 y" D+ U& Z: {0 z
老师不好怎么办?
8 M6 b, H4 A) A' ]/ Q3 o
这个虽然已经答复了,不过让我再简单说一下新西兰教师注册等,规划一下灌个水哈~~9 o" A1 L4 f& e* u
2 ?, A2 l/ ]5 {1 @2 Y( y* ]
新西兰教师前两年都是provisional registration。第一年允许是0.8的work load, 第二年0.9. 这两年学校会指派一个mentor负责辅导新老师,也需要教育部观察等。之后fully registered也是需要再学校教书的,如果转行了就没有资格register了。% {5 p2 Y0 F8 ~+ L1 r
( N; m# w, {) m- ^& G" e6 q
如果stereotype一下,那新老师可以分成两种:纯属混饭或者精力丰沛。7 u; i" u, E1 k& t/ w! _3 }) ^8 d
纯属混饭的那是就为了找工作。可喜的是,我周围的同学还没有这种的( B  Z4 U  q. `# B3 c3 R
精力丰沛就是属于有点新官上任,带着满肚子的激情给孩子们上课,孩子也会很喜欢这种老师。' ~9 p6 R2 [2 l# Z

不过无论是哪种,新老师其实压力挺大的,工作量也很大的。毕竟还是没经验。& ~# p; H- @' ?4 G
5 I9 `$ {/ f1 m; k+ X' P4 B
同时,老老师也分两种:经验+激情为一体,或是老掉渣的
经验+激情就是有丰富经验可是还热爱教书,这绝对是老师的极品
老掉渣的就是老滑头,教了n多年书,已经不再创新不再激情,很老套的让学生自学成才吧。

说句实话,抱怨老教师没啥大用,因为学校也不可能改变他,也不可能开除他。我碰过一些老古板,可是人家可是有十几年教书经验啊,虽然说放到21世纪基本已经out了,但你也不能拖出去枪毙了不是?
" ?$ T; \0 b% W) Y
所以呢,新老师失职是可以跟上头反应的。如果不想直接找老师那可以找他的mentor,或是HOD。$ C/ a! Q* l( K- [" V  B4 K

小学初中基本就是一级管一级,传统的叠罗汉。: R8 }  l7 ~0 F0 ~5 `
高中的稍微复杂一点,一般会有一个house leader一类的负责administration, well-being, conduct etc. 还有一个HOD (subject leader) 负责专科,学识等。

6 D7 T8 d; x8 E1 _" ~, _% M
9 b7 b# ?! Y, _3 m2 T' ?

打个哈欠~ 抓抓痒。赶快收拾一下房间,不然会被老巫婆唠叨死的 :D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