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的国外大学申请(三)
(2012-03-23 18:03:35)
标签:
杂谈 |
分类: 留学报告书 |
接上篇
三,等待结果
等待结果是漫长和令人心焦的,其实在递交申请的时候,老师会征求学生的意见,哪些是early
a,哪些是early-d的,哪些是普通递交的,女儿信心不足,加上拿不定主意,所以全部选择了普通递交。
早递交有早递交的好处,不过要注意这里面的区别,有一种早递交是一旦录取了你不可以不上的,类似于“情有独钟”,女儿学校去年有一个学生报考了纽约大学,就是这个方法,好处不言而喻,一旦录取是很早的,在别人还没有递交或者刚刚递交申请的时候,自己就拿到了录取通知了,想想也是很开心的一件事。
这样做的风险是,假如有更好的学校录取了你,你也不可以去,其余没有什么风险了。
另外的一个early,则没有这个风险,你即使被录取了也可以拒绝上,女儿班上很多同学都报了这个,但女儿没报,当时我弄不明白,她忙于应付考试也没有精力处理报名的事,所以就放弃了。
这里要说明一下的是,往往在递交的那个时间里,恰好又是考试最集中的阶段,要考sat,托福,还要考自己的ib,写论文,所以一旦计划不好,就容易出差错,前车之鉴,希望其他的家长和同学们提前排好计划。
有的学校不需要面试,在你递交申请之后的两个月里,会直接发给你offer,就是录取信,或者是拒绝信。有的学校则要安排面试,据我所知,面试也分当面面试,电话面试,视频面试几种。
牛津和剑桥对女儿的同学就采用了当面面试和视频面试,香港大学则基本上是电话面试,(对内地的学生可能需要当面面试,听说选拔很严格)。
面试的内容每个学校都不一样,听说剑桥和牛津的实在太难,居然让你在很短的时间里解答物理题目,而且是很难的,不过也是,全世界那么多学生要上一流的大学,选拔严格可想而知了。
aic今年成绩不错,有5位同学被牛津剑桥录取了。
英国还有一些比较好的大学,例如帝国理工,伦敦政治学院,华威,爱丁堡等等,每年给aic的offer都很可观,今年我不了解具体的数字,(也可能录取工作还没有彻底结束),我只记得去年全校一百多名毕业生居然有64位拿到了爱丁堡的offer,我还以为爱丁堡是一个不知名的学校呢,后来了解了一下才知道,爱丁堡在国内的口碑还是相当不错的。
收到录取信是令人激动的一件事,可大多数录取信都是有条件的录取,至少我目前还不知道哪位同学收到了无条件的录取信,这个条件一般来说是根据本大学的录取情况和考生本人的预估分得到的,基本上不会相差太远。
例如ib成绩总分在35分的,拿到的录取条件基本上也就是在33-36分之间,只要不是发挥失常或者有什么突发事件,基本上还是能通过的。
学校绝不会说你平时成绩35,给你一个条件达到40分才录取你——那样等于不录取。
美国和加拿大的录取目前正在进行,女儿报的两所大学目前还没有消息呢,好在已经有了前面6所录取信垫底,她坦然多了。
澳洲和新西兰这里的大学,因为是每年2月份开学,所以要到4月份才开始招生工作,目前女儿还没有接到校方要求报名的通知,据她所说,她还是想再报几所澳大利亚的学校,以备不时之需。
她看中的大学是,墨尔本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悉尼大学,我不置可否,因为如果她考试成绩够,肯定是首选香港大学的。
还有,即使收到被拒的信,也请不要太沮丧,只能说你报名的这个专业太热门了,有太多的人竞争,大学方面为了选择更合适的人,拒绝了你,不代表你不优秀。
这是我对女儿说的话,虽然她目前还没有被拒,但那是因为她没有报名特别牛的大学和特别热的专业,属于讨巧了。
国内的很多同学都会报考热门的金融,经济,商科类,这样竞争就会无形之中增加,其实国外很多大学是很宽松的,进入大学之后还是可以换专业或者选修你想要的专业的,关键是先要进去。
倘若你连进都进不去,如何学习呢?在此提醒国内的家长们,报考国外大学的时候不必太拘泥于专业的选择了,因为一切都是可变的,唯有录取与否是不可变的。
前一篇:女儿的国外大学申请(一)
后一篇:再谈大学专业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