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家有女初长成(二)

标签:
杂谈 |
分类: 他乡生活录 |
接着前一篇继续啰嗦,还是有关教育女儿的话题,关于自省能力,我个人认为也是十分重要的。
“闲谈莫论人非,静坐常思己过”,我想我很难做到,但经过长期观察,女儿居然真的做到了,至少截止目前为止,我从未听说过她在背后说哪个同学的坏话,即使是同学之间的八卦,到了她这里也从不添油加醋,每每知道哪位同学的糗事,她在我面前说上两句然后赶紧闭嘴,并且使劲儿的告诫我,妈妈你千万不要大嘴巴到处乱说啊。
对于她这个本事,我自愧不如。因为人到中年,有时候几个妈妈凑在一起,免不了张家长李家短的编排一番,家长也好个比较,拿来人家的孩子说事,过后再一思量,便觉得实无必要,而女儿从来不说,从来不去比较。
我回忆从小学到高三,就没有听说过一次女儿和我聊天说班级里哪个同学不好,现在想来,可能也是从小读圣贤书的影响吧。当然我在她面前也从来是正面教育,即使说说哪家孩子的什么事情,也要注意从正面着眼,完全不能口出刻薄之语。
自我反省能力,是一个人进步的动力,遇到问题先从自身找原因,不要推诿到外界,这非常重要。因为即使是外界也是透过你的自身产生了反应不是吗?倘若真的是外界原因,那大可以泰然自若不去多想,但假如里面有自身的问题,何不认真反省,下次避免呢?
我教会女儿的一点最重要的行事原则,就是自省。而因为自省,就可以不推卸自身责任,也就不把错误指向别人,看问题自然会公正一些。
所以在我家里,很少听到这样的话语。“都怪你”“都是因为你在旁边影响我,我才做坏的。”“我本来都要成功了,你一来我就做不好了”等等类似的怪罪别人的话,女儿很少说。倘若她担心受到干扰,可以提前规避一下,例如写书法的时候,她就会把门关好,告诉我们谁也不要进去打扰她,这样不就行了吗?
遇到做错的事情,也要坦然承认,这是家长给孩子的一个很重要的榜样。“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我经常对女儿说,妈妈虽然是成年人,但也有很多错误,这很正常,所以遇到我犯错误的时候,我都会第一时间向她诚恳道歉。
包括老公偶尔当着孩子的面发火,冷静下来之后我们也都会当着她的面自我批评一番。
记得有一次,我惹姥姥生气了,自己说话态度很不好,妈妈很不高兴,当时女儿在旁边听到立刻对我说:妈妈你对姥姥的态度太差了,你是怎么教育我的呢?吓得我立刻偃旗息鼓,当着孩子的面诚心诚意的向妈妈道歉了事。
事后我对自己有所觉察,家长的一举一动都是孩子的榜样,孩子虽然不说,但是绝对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所谓“上行下效”就是这个道理。
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家长自己首先要做到,做好,才有说服力,否则说得比做得好听,有什么用呢?
最后一点,我认为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孩子的善良和同情心。“人非草木,焉能无情”,我们生而为人,当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时也要善待一切有情众生,从小到大,我都给她灌输一个道理,那就是为人要善良,“吃亏是福”,不要斤斤计较,“心宽世界才宽”。这些道理慢慢的深入她的内心深处,带她去菜场买菜的时候,我从不为了几分钱几毛钱和商贩计较还价,为的就是告诉她,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吃不饱穿不暖的人,他们的生活条件远远不如我们,虽然我们不是大富大贵,但能给别人一点方便,让别人多赚一点小钱,于情于理都是必须的。
四川地震之后,我带着她捐款,两年之后又带着她和他们班级的几位同学到了灾区的学校支教,为的就是让她明白一个道理,爱是无所不在的,自己有能力把爱传递给别人是一件多么幸福和幸运的事,在四川的七天七夜里,我一直教导孩子们,我们绝不是单方面的帮助者,恰恰相反,我们是来学习来收获的。
施与受是相互的,没有受者,施者无从存在。所以我们要感谢别人善意的接纳,要心存感恩之情。
女儿从来没有看不起任何一个生活在社会低层的人,甚至是乞丐,她也心存尊重,总要给别人一点零花钱,似乎这样她才心安。我想,这就是善良的力量吧。
这次她报考大学专业,也是考虑了很久,最后选择了社会学和心理学,还有教育学,用她的话说也是想对社会多做一点贡献,这是一个社会分子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这点上,我认为她具备了初步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
所以,目前的我还是很欣慰的,虽然她的成绩在班级学校里不是顶尖的,但是我还是依然为她感到自豪和骄傲,因为她的单纯,美好,善良。
前一篇:爱的短歌
后一篇:女儿收到港大录取通知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