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1月03日杂谈呀杂谈
(2012-01-03 12:51:19)
标签:
杂谈 |
分类: 境由心生 |
真正的放下,是发现没有什么是可以放下的,当我和对方合一的时候,我放下与否,都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只有在进入二分状态时,才会有放下和拿起之分。
恐惧缘于害怕失去,害怕失去缘于自己不具足,自己不具足只是一个假象,是我们自我内在缺乏的投射,这份投射是虚幻的,倘若进入内在,会发现实相完全具足,外在的表现形式不会影响分毫,这样便不会因外界的影响而改变和动摇。
和自己的高我联结非常重要,我们会聆听到自己内在的声音,有些声音也许不是我们想要的,但一定是最好的。
我是爱,我是光明。
欲望是正常的,人不可能没有欲望,关键是我们如何看破欲望的本质,控制自己的欲望而非让欲望控制我们。
接纳而不是抗拒欲望,是引导它的关键,假若怀着抗拒的情绪对待任何事物,无疑是给它注入了最强大的能量,结果越是抗拒的越强大。
想要某种生活缘于内在的需求,可以立刻做出改变,前提是毋需否定现有生活,重新选择另外一种生活方式并非一定要建立在抗拒恐惧否定现有生活的基础上。
例如搬家,我可以搬到一个非常好的地方去住,但不是说现在住的老房子就一无是处。
关键是很少有人能注意到这个问题,因为我们每做一个决定都需要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一个让自己左脑通过逻辑判断整合过去经验通过的一个理由,这个理由用来说服自己说服公众。
小我用来放弃唯一的理由就是“不爱”,“不好”,”不满足“,”不喜欢“。。。。否则小我是不会轻易放手的,对于小我来说,有太多的诱惑和利益让它不停的改变和追求新鲜的东西,小我把持信念,产生一个自我评价系统,拥有一个不知道从哪里得来的标准,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尺。
问题就此产生了。
”我可以结婚吗?“
”我可以离婚吗?“
”我可以去这个单位工作吗?“
”我可以辞职吗?“
”我可以拒绝他(她)吗?“
”我恨死他了,可是我离不开他,怎么办?“
”我怎样才能快乐?“
“他到底爱不爱我?”
。。。。
。。。。
这些统统都是小我的问题和把戏,把我们的心智哄得团团转。
小我做任何决定,考虑任何问题,都是有条件的,条件意味着限制,意味着局限,而条件和限制是会不停改变的,所以小我的决定和思路也会随着外界的变化不停的改变,总期待调整到最符合自己所求的状态,只有到了那个点,小我才会安静下来喘口气,随即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动荡。
本我是无限的,包容一切的,包括黑暗。
本我没有对立。
当焦虑和恐惧升起的时候,观察它,问自己,这是什么?你怕什么?你担心什么?最后你会发现一切源于爱。
当我们因为旧时的经验感到自己不被爱,不值得爱,不配得到别人的爱时,焦虑担心恐惧由此产生。
爱,是可以要求得来的吗?从外界能寻求到爱吗?
通过别人给予的关心和爱,能够维持我们多久的快乐?
我们是否愿意将自己塑造成为一个乞丐,每时每刻都渴望和仰仗着外界的给予而生存,还是看透这一切的不实,将自己的权利收回自己,主动决定和选择自己每一天的快乐?
前一篇: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