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5日
(2011-10-15 12:14:51)
标签:
杂谈 |
分类: 境由心生 |
世界上有没有这样一种人,特别的爱着你,以至于你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在他/她的眼里都是最完美的体现,他/她绝不会要求你改变什么,就是爱着你现在的一切,假如有这样一个完美的爱人,是不是很令人满足和欣慰呢?
有没有人梦想着拥有这样一份完美的爱情,身边的这个人犹如崇拜和爱戴神一样的爱戴着我,无论我做了什么,他/她都不会离开我,背弃我,而是无怨无悔的跟随着我?
可能很多人都感慨,在现实中根本不可能遇到这样的爱人吧。所以当我们的爱人面对我们露出了不屑或者是指责甚至是抱怨的神态之时,我们的反应都是委屈,感到了被伤害,不被人肯定和包容的感觉的确让人很难以忍受啊。
但换个角度来看,我们自己又是怎么对爱人做的呢?我们自己是否就整天对他/她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设和要求,期望他/她能够符合我们内心的一切想法,好让我们倍感满意?如果他/她的行为稍有偏差,我们就免不了会升起厌恶或者抱怨的心,企图改变对方?就好像对方对我们自己一样?
于是有了怨偶,于是有了抗拒,于是有了争执,于是有了不愉快。
仔细想想,这个世界上有谁是完全忠实于自己,完全了解自己,完全陪伴自己,完全热爱自己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完全包容自己的一切毫无怨言,完全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找各种合理化解释让自己能够安静度过纠结的呢?
答案只有一个——自己
恐怕连父母都做不到无条件的爱,因为父母面对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毛病总会给予毫不留情的指责,痛斥,有时候为了自己的面子,父母也会让我们做一些违背自己心意的事不是吗?这都是难免的啊。
那么既然只有自己可以善待自己,自己可以包容自己,自己可以无条件爱自己,为何我们还要把这些期望值附加到爱人和朋友身上呢?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命题。
明明知道自己希望的这些,自己全部都能够做到,但自己却毫不满足,非要身边的人做到,倘若做不到,我们就会失望,抱怨,甚至离开对方,理由就是——你不够爱我。
为什么自己能做到的事,非要假他人之手呢?难道自己的安慰就不是安慰,自己的鼓励就不是鼓励,自己对自己的爱就不是爱吗?
非也。
那是因为人性中有欲望这个东西。
我们总会对拥有的视而不见,对得不到的产生一种欲望。
假如恰好对方和我们期望的一样,可以满足我们想得到的一切心理安慰和宽容,我们就会说:我找对了人,我终于找到了一个爱我懂我的人。假如不是这样,我们就会继续寻找,有时甚至究其一生。
这种行为,真的犹如持灯觅火一样可笑啊。
原来我们自己能做到的事情,我们偏偏不去做,非要让别人表扬自己,肯定自己,爱自己,然后我们才会觉得自己值得表扬,值得肯定,值得爱,这不就是自己手里拿着灯却到处寻找火一样可笑吗?
更可笑的是,别人也许还没有你需要的火,于是你不是反省自己行为的可笑,反而抱怨别人没有给你想要的火。
那么,这种行为到底谁是最愚蠢的呢?
所以说,世界上的爱情本来是相互的吸引和陪伴,不可能一切都符合自己的梦想,唯一能符合自己梦想的就是自己了,可遗憾的是,我们对待自己,却又走进了一个误区。
我们不接纳自己,不包容自己,不爱自己。
我们时刻挑剔自己身上的缺点和毛病,我们想要更美丽,更苗条,更有钱,更帅,更有文化。。。。总之,我们总是百般的挑剔我们的肉体和心灵,直到它彻底被我们摧垮。
可笑的是,我们还一直抱怨别人,我们抱怨别人没有更好的照顾自己,没有更好的呵护自己,没有更好的爱自己,没有更好的了解和理解自己。。。。
我们静下心来想一下,自己有没有爱护自己,照顾自己,了解自己,理解自己,善待自己?
如果我们自己都做不到这些,为何还要指望别人来这样对待自己呢?反之,为何我们自己明明可以做到的,偏偏要依靠别人来做?
那么,爱到底是什么呢,是我们对他人的索取和要求,还是我们对爱人的一种付出?还是相互之间的交换?爱到底是什么?我们又想通过爱得到什么?
答案是:爱是一种状态,一种分享幸福的状态,爱是无条件的给予和付出,假如我们想通过爱来换取什么,那么这份爱就不是真正的爱。爱是自由的灵魂才可以得到的盛宴。
每个人都有爱的能力,爱自己的能力和爱别人的能力,与生具足,可惜的是,我们偏偏认为我们是缺乏的,缺乏的感觉就好像干旱的田地需要雨露的滋润一样,那个爱我们的人,我们会视为太阳和雨露。
事实上,我们的田地里本来就有泉水,只不过我们没有发现;我们的心里本来就有阳光,只不过我们关闭了它;可怜的我们一心指望别人来拯救自己,让自己得到满足,幸福,欣慰,赞赏,肯定,和荣耀。
真相是:这些都是我们本来具备的,我们完全可以不假别人之手得到这些,我们可以活得非常快乐和幸福,哪怕我们一个人独自生活。有趣的是,当我们发现了这个宝藏的时候,我们偏偏会吸引来同样丰饶和富足内在的人。
于是,我们开始思考——生命中,到底谁才是主宰:自己还是别人?
后一篇: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