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8月04日
(2011-08-04 05:10:37)
标签:
杂谈 |
分类: 境由心生 |
我有两副太阳镜,一副是这次回到奥克兰新买的不知是什么的名牌,按我的感觉是很贵的,大概合人民币1000多,对我这样一个从来不“爱惜”东西的马大哈来说,未免有点“暴轸天物”,不过戴上之后委实舒服的很,所以不在意就买了下来。
另外一副是最普通的,在淘宝上买衣服得到的赠品,因为戴着觉得不舒服,一直放在车子里没怎么用,偶尔想起来就戴一下。
奥克兰天气晴朗的时候,墨镜会成为必需品,因为阳光实在太耀眼,开车的时候有时会被刺得睁不开眼睛。在我买来那副宝贝眼镜之后,就细心地爱护它,我对自己说这个眼镜实在太昂贵了,要好好爱惜,千万不能像对待普通眼镜一样对待它。
它有属于自己的眼镜盒,每天我用完它,都会细心地放回去,生怕弄坏它。
昨天下午带着女儿去爷爷家吃晚饭,临走时我随手戴上了那副赠品眼镜,临下车的时候,就漫不经心的把它摘下来放在副驾驶座位上。待到吃完晚饭开车回家的时候,女儿上了车,一屁股就坐在了副驾驶座位上,随着一声尖叫,我知道我的墨镜完蛋了,女儿说妈妈你怎么能把眼镜放在座位上呢?我刚要怪她为何不在落座之前看一看椅子上有什么东西,一想未免有点强词夺理,一则我本来就不该把墨镜放在座位上,二来天色已晚,谁能想到并且看到座位上有眼镜呢?于是我拿起那副眼镜的断腿放了起来。
今天想想,觉得有趣。假如那天是贵的墨镜,我还会毫不在意将它放在座位上吗?假如它被女儿坐断了腿,我还会像现在这样毫不心疼,随意处置吗?恐怕我会心疼的要命吧,刚买一周的名牌太阳镜就这样被毁掉了,让人多么心疼啊!
问题是:为何面对同样一个结果,只因为不同的东西,我就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情绪呢?这里面到底是什么在起作用呢?如果说外界变化而内在不变,是否我该一视同仁呢?要心疼就都心疼,要无所谓就都无所谓。
哪一样才是真的呢?我的情绪到底是怎么被引发又是怎样被平复的呢?
原来在每个人的头脑里都有一个价值体系和基本的判断标准,这套系统的建立是基于以往的社会经验和教条导致的,隐晦的信念就好像潜意识时刻跟随着我们,在遇到问题冲突的时候,会不自觉的产生反应。
假若一个人从小家境丰厚,他被教导成不去在意金钱和物质,也许他对于很多东西的丢失和损坏是没有太大反应和感觉的;但假如一个人从小家境贫寒,父母教育他要爱惜一切,也许当他丢失了全部金钱的时候,他会痛不欲生。
审视自己身上的这套信念系统,我认为很有必要,因为很多隐藏的信念会导致我们很多不经意的反应。
对于一副普通的太阳镜和一副贵的太阳镜,我对待它们的方式和用心的程度是不一样的,这是“对的”,也是正常的反应。但如果往深究,会发现离真正的无分别念还差得很远,因为我会心动,也会产生不同的反应。
前一篇:女儿的大学选择——系列四
后一篇:今日沟通—— 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