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火
(2010-11-04 03:55:22)
标签:
育儿谎言自我防御金科玉律水果茶杂谈 |
分类: 他乡生活录 |
每天送过女儿回到家里的时候,是最惬意的时候。因为无人打扰,我可以放着音乐光着脚打扫卫生,刷锅洗碗,擦地擦窗,还可以泡上一壶水果茶,然后洗头洗澡,那么此刻的我,正悠闲自得地码字,阳光从纱帘穿过来,一切都那么安静,我能听到电脑运行的嗡嗡声,远处街道行驶的汽车声,天空的鸟叫,邻人的声音,这一切,真实不虚,妙不可言。
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家长该不该对孩子发火?
昨天晚上我对女儿发火了。不过整个过程中我都知道我在发火,虽然是短短的几十秒,我还是按捺不住,对她说了一句:明年你住宿吧,妈妈不会再来管你了,然后转身就走。
发火的原因很简单,我想和她讨论一些自认为重要的问题,例如心态啦,人生啦,做人啦,然而人家却把耳朵捂起来,打开电脑自顾自地做生物报告,我一个中年妇女很尴尬地坐在她的床边,喋喋不休地重复着自认为的“金科玉律”,直到自己都觉得讪得慌,可是那种感觉相信大多数父母都经历过,似乎有点欲罢不能。我坚持说了大概5分钟吧,女儿看看我,面露不悦之色,说:妈妈你烦不烦啊,你知不知道我在做什么啊?我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还生活在梦境当中呢。一个施教者面对一个受教者,是不是天然会有些优越感呢?当她把我一把从神坛上拽下来的时候,我承认我摔得不轻。于是老妈很尴尬地闭了嘴,讪讪地离开了房间,临走时为了补偿某人的小我自尊心,恶狠狠地来了一句:明年你自己住宿吧,妈妈再也不管你了!
整个过程大概5分钟左右,人家把门关了,显然对你已然是烦透了,于是这个妈妈很气馁地坐在自己床上发呆兼反省,两分钟以后,妈妈想通了,原来施教者还是要看受教者的心情和接受度的,她烦你是对的,谁让你在人家做功课的时候拿着一个芝麻大的小事,拼命地说来说去?
于是妈妈快速下楼,就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煮饭,炒菜,做女儿最爱吃的汤。少顷,饭菜毕,老妈快活地(注意,此处是真的快活地)大叫:宝贝,下来吃饭!
一会儿工夫,就听到屁颠屁颠的声音,那个刚才一副好不耐烦的小可人腆着脸跑了下来,她看看妈妈的脸色,一如常态,于是放下心来。再闻闻香喷喷的菜,面露喜色,简直像一个快活的小猪,咧着嘴大叫:啊,都是我喜欢吃的菜哦,妈妈你真好哦。
我默默地笑着,端菜,端饭,两个人并排坐在沙发上,一边吃,一边看电视。刚才紧张的一幕,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我抱抱她,她抱抱我,像两个孩子一样哈哈大笑。
由此我得出一个结论:父母是可以发火的,因为父母也是人,是人就会有脾气。但是父母的发火是需要理智的控制的,她要知道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发火,还要知道发火带来的后果,更要明白发火之后的善后工作。如何能做到心无挂碍,如何能做到不带有任何纠结地和孩子交流,是发火后最关键的问题所在。
女儿一定知道妈妈在用自己的行动来表示歉意,于是她也用友好的态度来表示自己的谅解和歉意。一切都转化成了爱,带着爱的发火是被允许的。因为发火也是爱的一部分。
发火只是瞬间的自我被打击后的产物。明白这个道理就可以了,我们的心中都有一个自我,不时地跳出来接受各种挑战,一旦自我被打击,被忽略,被冤枉,被伤害,就会快速地启动自我防御系统——发火。实际上不过是保护自我的一个装置而已。真实的我,是不会有这些感觉的,因为本我,是热爱一切真相的,哪怕这个真相是小我不能接受的,它都会热爱。
我因为女儿没有按照自我预期去做,得到的态度是不友好的态度,产生了强烈的挫败感,于是开始动用了保护装置,不时地找各种理由来评判她。头脑里得出了上百种结论,什么不体会父母的苦心啦,什么让父母伤心啦,什么一点儿也不懂事啦,什么简直就要气死我啦,什么你不是一个从善如流的孩子啦,什么你这样今后一定会吃亏的啦。等等等等,瞬间我们的头脑就会创造出大量的信念,可惜,这些信念全都是假的,全都是谎言。你若是相信的其中的任何一条,并且说了出来,必然会和孩子之间爆发战争。
幸亏我一句话都没说,那是因为我明白了这中间的道理,我知道那些所谓的结论都是谎言,我不能把谎言当成保护自己的武器,同时用谎言来伤害对方。
但我还是没坚持住,我还是悻悻地抛下了一句无奈而威胁的话语,转身离开了。这句话其实不可能兑现,之所以说出来,只是让自我感到舒服一些罢了。除此以外,起不到任何良好的作用。
这就是我的发火——已经控制的不错了。但离我想达到的目标还差得很远。我的目标是:女儿说,妈妈你好烦啊,你能不能出去?我心平气和地说:哦,对不起,我知道了。拜拜。
能够做不受别人态度的影响,真心地接受一切发生,自己的心不焦不燥,尚需努力。
在这一点上,女儿是我的老师,她一直在培养我,引导我,教会我该如何去做。